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Menu
自113年1月1日
訪客人次:2459328
當月瀏覽人次:227212
累計瀏覽人次:15476924
:::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年報

旗南農業改良

 

旗南農業改良

 

 

高屏地區豆類蔬菜栽培技術改進

 

菜豆、豇豆為高屏地區重要豆類蔬菜,年栽培面積 1,100 公頃。栽培方式多混用支架栽培,而栽培密度及立支架方式對產量與品質關係影響收益至鉅。由本計畫第一年試驗結果,菜豆以單網錏管直立架每穴種 16 株,豇豆採單網直立架每穴種 2 株生產效益最高,值得推薦農民採行。而單網錏管直立架具穩固、耐用之優點,且自立架於收穫後不拆架。其耕作模式為第一作(夏作)種植胡瓜、豇豆、菜豆,第二作(秋作)菜豆、豇豆,第三作(春作)豇豆、菜豆,以不整地種植並以整地栽培區做對照。試驗結果:第二作菜豆公頃產量 4,035 公斤,比對照區減產 2 %;第三作公頃產量菜豆 6,965 公斤,豇豆 8,715 公斤,分別比對照區減產 6 及 2 %,嫩豆莢性狀、色澤、品質等與對照區同為優級。而純收益每公頃可節省整地、支架耗損、立拆架工資。比較單網錏管直立架不整地栽培與傳統整地栽培,每公頃增加收益分別為第二作菜豆 12,528 元,第三作菜豆 10,356 元,豇豆 11,698 元。在目前人工缺乏、工資貴、豆類蔬菜栽培支架用桂竹材料短缺情況下,省工栽培法值得推薦農民採行方法。

 

鮮銷用茄子品種選育

 

本計畫目的在於選育果形長直、果色亮紫、豐產、食味優良、果肉軟白、外觀形狀宜人,且始花節位高及耐熱,並抗病蟲害之優良長茄品種,供農民種植。實施方法及執行情形:

1. 親本選定與雜交:繼續由種原篩選純化及雜交世代中選出具優良性狀之品系為材料,進行單交組合雜交,本年度獲得約 50 個組合之雜交種子。

2. 組合力檢定:由上(84)年度所獲選 46 個組合做為檢定材料。由初步檢定結果顯示,於開花期之株鮮重及乾物重,在 46 個組合中,超越兩親者有 35 組合。果型性狀及生長勢表現較優者約有 15 個組合,可供下年度品系比較試驗用材料。此外,並挑選 12 組合進行茄子雜種優勢之利用評估試驗。

3. 雜交後裔分離及選拔:繼續繁衍 20 個 F2組合集團,F3世代 86 系統及 F4世代 35 系統之各組合雜種族群,採譜系法進行選拔。目前 F2已選拔完畢,F3及 F4正進行選拔中。

4. 品種比較試驗:本年度供試高育 60 號等 12 品系以屏東長茄(CK1)及麻芝茄(CK2)為對照,初步結果顯示以高育 60 號、62 號及高雜育 49 號、51 號等 4 品系表現較有希望。

5. 特性檢定:以純度高且表現優良之品系進行青炫f、果疫病、及其他病蟲害、耐熱性、外觀與食味、耐貯藏等特性檢定。

6. 新品系區域試驗(第二年):供試品系為高育 10 號、13 號、26 號及 41 號等四個,並加入屏東長茄為對照品種。於里港、旗山、九如及屏東市等四地點進行。本年度九如試地青炫f發生最嚴重,由本(85)年元月份調查罹病率結果顯示,高育 10 號(5.8 %)及高育 41 號(11.5 %)均較屏東長茄(28.8 %)為輕,又高育 41 號之果疫病發生亦較其他品系為輕,有值得命名推廣希望。

 

扁蒲品種篩選及適應性試驗

 

扁蒲品種複雜,依其果實外型可分瓠(長型)、匏(圓型)、扁蒲(扁型)、胡蘆(二端粗,中間細)等四種,均為高產、果肉細緻的瓜類,生長發育最適溫度為 25 ~ 28 ℃,喜好充足日照環境,對土壤適應性極強,適合高屏地區栽培,為夏季主要蔬菜,全年栽培面積 400公頃左右,約佔全省栽培面積 28.6 %。

1. 種源蒐集:目前本場自國內外陸續蒐集之扁蒲種源共計 59 個品系,在田間栽培,從外觀性狀之觀察結果,發現部分有同種異名之嫌,宜進一步整理去蕪。

2. 品種特性調查:已完成 50 個品系特性調查,其中包括子葉及葉片、花、莖蔓及果實之植株特性,同時各品系之純化工作已進行至 S世代以上。又由現有品種(系)中挑選出 KS6 品系,此品系果型為目前市場上相當受歡迎之果型,且品質佳,屬虎斑蒲,加上 KS2、10、14、17等共五個品系,可為育種雜交之材料。而 KS32、KS33 二個品系於田間觀察之結果,似乎較耐毒素病,惟應繼續確認其耐性程度,目前亦將其列為主要雜交親本。

3. 雜交:由再純化工作進行至 S3世代以上者,進行品系間之雜交工作,目前雜交組合數累計超過 200 組合。再從其中選出以 KS2、KS6(虎斑蒲)、KS10(長牛腿蒲)、KS14、KS17(短牛腿蒲)等品系為母本之雜交組合,連同親本行匍地栽培,進行觀察試驗。

 

高品質菱角栽培試驗

 

菱角的栽培,增加產量及改善品質為主要訴求。改進施肥及灌水之方法,可顯著改善菱角品質,且在產量方面仍有提高空間。一般產地慣行在每年一期水稻收穫後的 6 月上旬定植菱角,生育期間前後 160 天左右,全期採收 3 ~ 4 次左右。如能提前定植,延長生產期即可提高單位產量。為探究其可行性,本年同時提早菱角種植,採用改進施肥及灌水之栽培法,使菱角品質及產量改善,以提高農民收益。

在旗南分場、高雄左營兩處分別設置試驗田,種植期較慣行(6 月中旬)提早 1 個月種植,採用灌水及施肥組合成四處理。田間採裂區設計,灌水(流水區及停水區)為主區,施肥(N:PO5:K2O=100:40:100 公斤 / 公頃)及不施肥為副區,小區面積 20m2,均以停水及不施肥處理為對照。

種植後每 1 個月調查菱角發育情形,包括株高、分莖數及葉數。開花時調查開花期、結果期、結果率等。成熟時調查成熟期、產量、採收次數及品質。

旗南分場試區於 84 年 4 月 25 日定植,左營試區於 84 年 6 月 6 日定植,均較慣行提早 1 個月左右,各採收四次,每公頃菱角產量如下:

    旗南 左營
處理別 試區別 公頃產量(kg) 指數(%) 公頃產量(kg) 指數(%)
停水 不施肥 11,435 100.0 15,615 100.0
  施肥 13,485 117.9 18,185 116.5
流水 不施肥 12,015 105.1 16,050 102.8
  施肥 14,635 128.0 18,435 118.1
灌水法 停水 12,460 100.0 16,900 100.0
  流水 13,325 106.9 17,243 102.0
施肥法 不施肥 11,725 100.0 15,833 100.0
  施肥 14,060 119.9 18,310 115.6

 

試驗結果流水效果,旗南試區增產 6.9 %,但左營區僅增產 2 %。施肥效果旗南試區增產 19.9 %,左營試區增產 15.6 %,顯然因左營試區灌溉污濁水質,流水及施肥效果均較旗南試區灌溉地下清水為低。此外兩個試驗地對菱角品質的提昇效果明顯,且以施肥處理效果大於流水,果粒重量增加,則果粒大型化,果仁較多,則果粒飽滿,且糖度亦有提高,使果粒外觀、內涵及品質均有提昇效果。

高屏地區夏季葉菜類蔬菜栽培技術改進

 

高屏地區夏季葉菜類蔬菜生育期間逢高溫多濕,偶有颱風豪雨,或連續陰雨,致栽培不易,為探討菜畦對葉菜類生育與品質之影響,以畦寬 1.5 公尺,畦溝分平畦,20 公分、40 公分及 60 公分等處理,試驗結果:蕹菜公頃產量平畦 10,820 公斤最高,40 公分畦溝 8,990 公斤與 20 公分溝 8,970 公斤,沒有差異;60 公分畦溝最少。白菜公頃產量以 60 公分畦溝 9,000 公斤最高,其次分別為 40 公分畦溝 7,120 公斤,20 公分畦溝 4,620 公斤,平畦 5,080 公斤,顯示白菜深溝有顯著增產效果。莧菜 60 公分畦溝 7,490 公斤,40 公分畦溝 9,000 公斤,20 公分畦溝 9,930 公斤,平畦 5,950 公斤,以 20 ~ 40 公分畦溝最佳。芥藍菜 60 公分畦溝 4,600 公斤,40 公分畦溝 4,100 公斤,20 公分畦溝 6,700 公斤,平畦 4,200 公斤,以 20公分畦溝產量最高,其他三種畦溝差異不大。由以上結果顯示,葉菜類蔬菜夏季栽培畦溝深度依蔬菜種類而有差異,蕹菜以平畦,白菜以 60 公分畦溝,芥藍菜、莧菜以 20 公分畦溝最佳。

 

延長黃秋葵產期生產技術

 

黃秋葵為高溫性蔬菜,生長適宜溫度 25 ℃以上,耐濕、耐旱、生長強健、栽培容易,可食性嫩果含黏滑物質,有健胃幼纂A適合生活忙碌及胃不佳之中老年人食用,為具發展潛力的健康蔬菜之一。高屏地區除適合黃秋葵生產作夏季蔬菜以外,如能改進栽培技術,使全年栽培生產供應,配合推廣促銷,更能打開消費市場。

適合秋冬季生產品種(系)之篩選,供試品種為本場蒐集之 50 個品系,於 84 年 4 月定植,並在 9 月時宿根,至 85 年 2 月,得知 ok26、ok36、ok37、ok44、ok45 等 5 個品系表現佳,植株生育良好,能開花結果,其餘品系均不理想。

在低溫馴化及簡易設施栽培延長產期之研究,以南洋、五福及本場選出品系為供試品種。在幼苗 2 片本葉時,先以 20 ℃/ 20 ℃處理 3 天,再以 15 ℃/ 15 ℃處理 1 天後,定植於田間,並以不經低溫馴化為對照。採用水平簡易網室及露地栽培兩種栽培方式。試驗結果得知: 3 個品種不論有無經過訊馴化處理,在生育方面表現,簡易設施栽培者優於露地栽培者,而經過馴化處理者,於露地栽培時 3 個品種各方面表現無明顯差異。在產量方面,低溫馴化處理效應不明顯,在簡易設施栽培者,以本場選出品系(每分地 920 公斤) 表現較佳;在露地栽培者,以南洋品種(每分地 880 公斤)表現較好,但每個處理之瘤狀率均達 59 %~ 92 %,蒴果不具商品價值。所以黃秋葵雖經低溫處理,加上簡易設施栽培模式,在冬季生產並不具有可行性。

茄子種原之蒐集、繁殖、評估及利用

 

本計畫為繁殖與更新目前本場已蒐集之茄子種原約 200 餘種,以確保種原之可利用性。並陸續廣泛引進國外材料;除進行繁殖更新及調查園藝性狀、建立系統化之檔案種原資料以充實國內種原外,並供各試驗場所作為育種或研究材料之用。

以屏東長茄等 60 個品系為材料,於 84 年秋作進行種植,每品系(種)植 1 行,每行 15 株,行株距 200 × 70cm 以慣行栽培法管理之。每品系選一株套袋,以進行純化工作,品系已純化者則送交 20 公克種子給國家種原庫長期保存。調查項目包括生長勢、植株形態、果實性狀、病蟲害及品質等。此外繼續向國外引入新種原及蒐集本省野生茄子加入上述繁殖計畫。

在 85 年度,預計繳交 60 ~ 70 個品系(種)給國家種原庫,實際繁殖數量 95 種。惟某些品種因病、蟲危害,或因結果數少,以至種子採收量不足入庫數量,故實際入庫數為 60 種,累計至 85 年度繳交入庫有屏東長茄等 120 品系(種),除完成基本資料及特性資料共 80 餘項之調查工作外,並已輸入電腦完成建檔、及傳至作物種原中心。在特性調查資料中,因每年氣候條件不同,有關病蟲害部份,僅限於 85 年度所表現出之性狀而作成之記錄。

 

芋種原之蒐集、繁殖、評估及利用

 

為探討芋種原之可利用性,本(85)年度除繁殖過去本場已蒐集之Colocasia屬及Xanthosoma屬 80 餘個芋品種(系)外,尚積極自國外引進或自本省及離島蒐集,以擴大種原內容,並供各試驗場所作為育種或研究材料。

各品種(系)於 84 年秋作種植,行株距 110 × 30 公分,每品系種植 1 行,每行 15 株,採旱田式管理。 Kcc021 ~ Kcc060 等 40 個品種(系)於生育期調查生長勢、植株形態、病蟲害等性狀,採收期(種植後8個月)調查株高、葉數、塊莖形狀、重量、數目及品質等性狀,資料輸入電腦建檔後,連同上述品種(系)之莖頂組織培養苗送交國家種原中心。

今年自日本引進 3 個,韓國引進 10 個,及本省蒐集 2 個品種(系),繁殖後再評估其利用性。

 

有機農業應用技術之研究

 

為建立高屏地區有機農法應用於作物生產之模式,84 年度起調整「有機農業可行性研究」兩輪作系統內之作物,R1依適時、適地、適作之有機農法精神選擇輪作作物,R2則採用高屏地區農民常用水稻─水稻─豆類或蔬菜之輪作制度,配合綠肥以比較輪作系統之效益,有機、折衷及慣行等三種農耕法則不予更動。

經兩年六作(一輪)之試驗,R1輪作系統 84 年夏作水稻,秋作毛豆及 85 年春作白玉米,有機農法及折衷農法在產量上之表現均比慣行農法為優,增產幅度分別在 2.9 ~ 20.6 %及 1.0 ~ 30.9 %之間。 R2輪作系統 84 年夏作水稻及秋作毛豆之有機及折衷農法產量較慣行法為優,分別增產 4.5 ~ 5.0% 及 0.4 ~ 4.0% 之間; 85 年春作水稻有機及折衷農法較慣行農法各增減約 1% 。雜草發生方面以水田之雜草最少,旱作中以秋作雜草數較春作為多,且均以有機及折衷兩農法較多。病蟲害方面除 84 年夏作水稻之胡麻葉炫f及同年秋作毛豆之夜盜蟲較為嚴重外,其他病蟲害均未達妨害作物生育之程度。此外春作水稻之有機肥宜在種植前 20 天提早施用,寒流來襲時,水位不宜太深,以免根系發育受阻,影響地上部生長與發育。

綜上所述,在長期有機及折衷農法管理下,只要慎選輪作作物,產量不比慣行農法差。

 

良質旱芋品種之選育

 

芋依栽培環境不同可分成旱芋及水芋兩類。本省一般水田多栽培母芋用品種,旱田或山坡地多栽培子芋用品種,本場已於民國 78 年育成豐產、質優、塊莖大、抗軟腐病之高雄一號母芋品種,深受農民喜愛。

旱芋栽培係以採收子芋為主,此類品種一般分球性強,適合旱地栽培。目前存在本省山地或旱地之芋種原及經濟栽培之子芋品種多而混雜,其中栽培較多者為赤芽芋及狗蹄芋,兩品種品質雖佳,但各有其優缺點,前者分球性較弱,子芋易分離,後者反之。旱式栽培軟腐病之發生雖較水田式栽培輕微,但疫病危害則較嚴重。故選育抗病、質優、高產、分球性強且整齊之子芋品種,為本研究之目的。

Kcc032 等 16 個品系於 84 年秋作進行品系比較試驗,三重複,單行區,每行 30 株,行株距 110 × 30 公分,田區採 RCBD 設計。

於生育期及成熟期(種植後 8 個月)調查園藝性狀,合格子(孫)芋產量,合格子(孫)芋數,品質及病蟲害抗性等性狀。合格子(孫)芋產量以 Kcc037 之 29.63 公噸/公頃較高,比對照品種赤芽芋高出 11 %。合格子(孫)芋數亦以 Kcc037 最高,每株平均 18 個,較對照品種高出 5.8 %。

品質方面,除 Kcc038、Kcc045、Kcc051、Kcc052、Kcc054 及 Kcc056 外,餘皆與對照品種相當。質地對照品種呈粘質,餘為粉及粘粉質。品質較優之品系,子芋顏色呈灰及灰白色。各品系對疫病、污斑病、軟腐病之抗性與對照品種相當,對軟腐病呈抗性,疫病及污斑病呈中抗性。

綜合上述品系比較試驗結果,選擇表現優良之品系從事後續之產量比較試驗及區域試驗。

 

苦瓜嫁接親和性及植株生育之研究

 

苦瓜為高屏地區重要蔬菜,栽培面積約佔全省 53 %。近年來苦瓜栽培時常發現由Fusarium oxysporum f. sp. momordicae引起的苦瓜萎凋病,造成瓜農重大損失。由於該病原菌僅危害苦瓜和矮南瓜,其他瓜類則對其具有強抵抗性或免疫性。本試驗之目的,乃在於利用不同瓜類作為苦瓜嫁接根砧,探討其嫁接親和性,同時篩選最佳嫁接組合及嫁接後對苦瓜產量與品質之影響,以減低苦瓜萎凋病之危害。

由 85 年之試驗結果得知,苦瓜以月華、青蓮、大吉 3 個栽培品種嫁接於不同品種之普通絲瓜、稜角絲瓜、南瓜、扁蒲及冬瓜砧木,其嫁接成必v均高,但馴化期間除普通絲瓜砧外,使用其他砧木之組合均易受 Rizotonia 危害。嫁接後之植株生育以冬瓜及及南瓜砧為優,普通絲瓜及稜角絲瓜砧之生育勢因接穗而有異,但大多較自根植株為佳,扁蒲砧生育勢最差。果實性狀方面,嫁接稜角絲瓜砧者之果實碩大,南瓜砧則果實大多呈瘦長型,其他砧木組合則無一致之趨勢。產量方面,組合間差異極為顯著,且接穗與砧木間之交感作亦顯著。

由上述結果得知,苦瓜欲行嫁接栽培,依接穗品種之不同,須個別篩選合適之瓜類砧木。

 

茄子病蟲害綜合防治

 

茄子為高屏地區重要蔬菜,週年可栽培生產供應市場。由於農民慣行於 7、8 月種植,9 月份開始連續採收及管理,一直到翌年 4 ~ 5 月,生育期達 8、9 個月,受天候不同病害發生有差異,栽培時間長,病害累積發生而形成後期嚴重被害。為對其發生情形有所瞭解,逐於每月第 2 及第 5 半旬做週年發生與為害調查結果:茄子主要病害有青炫f、萎凋病、果實疫病、白粉病、灰黴病、病毒病等。其中以青炫f及果實疫病被害最嚴重,次為萎凋病、白粉病、灰黴病,病毒病被害輕微。對於抗青炫f檢定,今年將 83、84 年篩選抗性較優品種及新蒐集材料,共 82 RI 個品種(系)進行室內檢定結果:沒有 HR 級及 R 級品種,MR 級有 10 個其中以P159 平均罹病率 6 %最優,M 級有 45 個,S 級 7 個,Hs 級 20 個。茄子果疫病防治藥劑篩選:在發病時每隔 7 天施藥一次,共三次防治試驗結果:其防治率分別為銅鋅錳乃浦 WP.500 倍 81.0 %,39.5 %普拔克 EC.4000倍 79.7 %,68.8 %多保鏈黴素 WP.1000 倍 75.9 %,大蒜汁 50 倍 63.7 %,鹼液 200 倍 57.9 %,中興 100100 倍 52.2 %,畦面全覆辣儠戎洧儐v效果為 17.4 %。

 

山地雜糧生產與經營改善─輔導芋產銷改進及良質芋栽培試作

 

由於原住民地區地力較差,農業生產環境不佳,缺乏適宜之經濟作物,且原住民農村勞力不足情形每下愈況。亟需在水土保育利用之原則下,輔導原住民栽培具有發展潛力之地區農作物 " 芋 ",透過本場提供技術指導,輔導原住民農友改善生產環境及提昇栽培技術,以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及品質,並致力於農產品市場的開發,達到產銷一元化,提供原住民農友可栽培之經濟作物,避免山坡地濫墾濫伐,在生態保育前提下,發展原住民地區農業,提高農民收益。

桃源及三民兩原住民鄉所生產之芋品質優良,供應聞名全國之甲仙芋,但農民多採不整地栽培,少施有機肥料,種植之行株距採 60 × 60 公分,品種為沿襲以往之檳榔心芋,由於栽培已久,品種有退化及混雜情形。

本場為提高原住民地區芋之產量及品質,於桃源及三民鄉各舉辦一次講習會,宣導芋之整地栽培、肥料施用及病蟲害防治,並推薦本場育成之優良母芋品種高雄一號,並於桃源鄉繁殖 0.4 公頃高雄一號種苗。桃源鄉高中村 0.1 公頃之試作田,使用本場高雄一號種球及種苗、整地施用有機肥料栽培,並以當地不整地、使用種球之慣行法栽培相對照,於 85 年 1 月種植,6 月舉辦觀摩會,推薦予原住民農友。成熟期調查品質與產量,改良法均較當地慣行法為優,值得進一步推廣。

 

水稻有機栽培法試作

 

本試驗以施用有機肥料、豆科綠肥及作物殘體替代化學肥料,採用輪作及非農藥或生物防治法替代化學合成農藥防治病蟲害及雜草。藉以保育自然生態,維護農田生產力,以達農業之永續經營,並建立水稻有機農法生產體系,拓展有機米之銷售市場,以作為推廣予農民效行之依據。

本試驗於旗南分場位於美濃清水里之試驗田進行,面積 1 公頃,田區及灌溉水純淨無污染,種植前作土壤肥力分析以為施肥之依據。二期作於 84 年 7 月 2 日,一期作於 85 年 1 月 17 日插秧,行株距 33 × 20 公分,其間輪作田菁綠肥。依有機堆肥含氮量與水稻推薦氮素用量折算出之數目加倍為使用量,配合每公頃2,000 公斤矽酸爐渣,於插秧前二週施入田間;穗肥則於插秧後一期作 55 天,二期作 45 天施用。以水位管理及精細耕犛防除雜草;福壽螺則於入水口以細網阻隔,再以人工檢除雜草、螺體及卵塊。病蟲害則藉栽培適當品種(如台稉 5 號) 、栽培方法及非農藥(如蘇力菌及大蒜汁)防治。

經兩期作大面積栽培台稉 5 號品種,施用穗肥有助提高產量,增幅較無穗肥區高約 10 %;有機區產量與慣行區相較,二期作 90.7 ~ 108.4 %,一期作 87.0 ~ 99.6 %之間。雞糞區及豆粕、菜仔粕穗肥區表現與慣行區相當或較優。有機區之穗數少於慣行區,一穗粒數則反之。有機區雜草、福壽螺及病蟲害發生率,皆較慣行區嚴重,但未到不可控制地步。

有機稻膝芠ㄕ言誚]有機堆肥種類不同而有極大差異,肥料成本如菜仔粕 48,000 元/公頃,雞糞堆肥 59,600 元/公頃,牛糞堆肥 106,000 元/公頃,對於解決省產農牧業廢棄物、農田永續經營及農民收益應求取一平衡點。施用牛糞堆肥之有機稻膠言賑 43.1 元/公斤,三公斤真空包裝白米成本 200 元,糙米 180 元。

依上述之成本價格,本年度參加兩場銷售會,以宣傳拓展有機米之銷售。 84 年 12 月於桃園場所做消費者意見調查,對價格無法接受者達 55 %,但肯定有機米品質者亦達 68 %,顯現對消費者之宣導仍有待加強。

依據本場自 78 年度迄今累積之經驗,水稻有機栽培技術確實可行,將來配合非農藥防治法之應用及栽培技術之改進,可望減低成本。加上政府及民間團體管制及認證,可望創造自然生態、農民、消費者三贏之局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