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Menu
自113年1月1日
訪客人次:2513501
當月瀏覽人次:281385
累計瀏覽人次:15531097
:::

農情月刊 第120期(96年9月號)

首頁 > 出版刊物 > 高雄區農情月刊 > 農情月刊 第120期(96年9月號) > [科技新知]使用肥料也能防治根部病原~褐根腐病

[科技新知]使用肥料也能防治根部病原~褐根腐病

[科技新知]

使用肥料也能防治根部病原~褐根腐病

文.圖/張耀聰

  褐根腐病(Brown root rot disease)為亞洲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林木、多年生果樹及特用作物重要根部病害。台灣主要發生在中南部低海拔山區及果園,尤其是排水良好之砂質土環境下較易發生,且危害果樹初期,地上部沒有任何病徵,待葉部出現黃化萎凋時,根部已有80%以上受害,在此情況下如欲進行治療處理,實已嫌晚,因此該病又有樹癌或植物癌之稱。

  此病之發生,主要病原由有害木層孔菌(褐根病菌)(Phellinus noxius (Corner) Cunningham)感染引起,其屬於擔子菌,刺革菌科,在自然界鮮少形成子實體。因此,其傳播途徑主要靠病根與健康植株根系接觸感染,而罹病植株在接近地際部主莖及根部往往有黃色至深褐色菌絲包圍其表面,但在根部的菌絲常與泥砂結合而不明顯。由於該病原菌菌絲生長喜好酸性,在罹病根莖組織中可存活長達5~10年之久,因此在預防策略上,除了防止病根與健康根系接觸外,殺死或客土除去土壤中的感染病菌之殘根,才是治本之道。

  該病菌主要危害根部,藥劑的施用不易達到預期治療效果,且防治方法到目前為止,仍沒有任何正式殺菌劑被推薦使用。因此防治工作,可利用物理性的阻隔及不同肥料間之特性運用加以防治,方法如述:

  1. 掘溝阻斷法:在健康樹與病樹間掘深約1公尺溝,並以塑膠布阻隔後回填土壤,以阻止病根與健康根系的接觸傳染。
  2. 將受害植株的主根掘起並燒燬,無法完全掘出之受害細根,可施用尿素約為每公頃700-1000公斤後覆土,再於土表薄施石灰,並灑水於土表後迅速覆蓋塑膠布,維持2星期以上。其原理則是利用尿素於鹼性環境脫氮產生之氨氣進行土壤燻蒸,而此方法可以殺死土壤中細根的病原菌。
  3. 該病原在浸水狀態的殘根上存活能力較差,在含水較少的殘根上存活能力較好。因此,發病地區如不便將主根掘起,且該地區具有灌溉系統,可進行1個月的浸水,以殺死存活於殘根的病原菌。
  4. 發病初期及發病周圍建議下列方式防治,藥劑施用於土壤表面或將表土5公分剷除,施藥後再覆土:硫酸銅(400公斤/公頃),亞磷酸(phosphoric acid, H3PO3) (胸莖10-20公分之果樹使用50-100公克/棵),尿素(700-1000公斤/公頃,酸性土壤另添加石灰粉100-200公斤/公頃)或4-4式波爾多液(每100公升水加入硫酸銅及生石灰各400公克)。每年施用1-2次,可達預防與治療效果。

荔枝感染褐根腐病初期葉部出現黃化萎凋
圖一.荔枝感染褐根腐病初期葉部出現黃化萎凋

荔枝根系感染褐根腐病之病徵 (陳明昭提供)
圖二.荔枝根系感染褐根腐病之病徵 (陳明昭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