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芒果蒂腐病發生與防治
[科技新知]
文.圖/王美華
檬果是許多民眾喜愛的水果,更是台灣四大外銷旗艦農產品之一。根據統計,高雄縣及屏東縣芒果栽培面積約10,409公頃,產量88,090公噸,占全台總產量53%。芒果病蟲害種類繁多,其中蒂腐病、炭疽病、黑斑病均為檬果果實上的主要病害,但蒂腐病對於檬果的危害程度較其他病害嚴重,果實一旦出現病斑即完全失去商品價值,所以農民必須特別留意。
病原菌除了會感染果實外,也會危害枝條及果梗,造成果梗及果實乾枯、黑化,此病原菌為多犯性,初次感染源來自潛伏於成熟莖部組織中的菌絲,開花後再從花梗侵入果梗及果蒂,並潛伏於至果實成熟後再發病,在發病嚴重的果園,當採收黃熟果實並拆除套袋後,會發現表面出現直徑約1公分以下的褐色褪色斑,削開表皮,可發現腐爛情形已深入果肉內,導致果實軟化變味已無食用價值,高溼度下,病斑上佈滿灰白色菌絲,嚴重時果皮破裂汁液流出並有酸味。
蒂腐病與炭疽病同屬於潛伏感染之病害,果實於採收時未見病斑,而是於熟化過程中病徵才慢慢顯現,容易導致混淆而誤判,診斷要領有4點:1.蒂腐病病斑為淺褐色或深褐色,且病勢進展較快,而炭疽病病斑則為炭黑色。2. 蒂腐病病病斑不會凹陷仍保持平坦,而炭疽病則呈現凹陷現象。3. 蒂腐病病斑以手按壓,果皮易破裂且有流汁情形,而炭疽病則保持乾燥。4.切開表皮,可發現蒂腐病病斑已深入果肉內,導致無食用價值;而炭疽病則相反,只需將表皮切除,果實仍尚有食用價值。
防治方法:1.徹底做好清園工作,並加強整枝修剪作業,剪除罹病果實枝條。2.提早套袋以減少感染,採收後搬運前先勿拆除套袋,並多留一段果梗,以減少果實受傷或果蒂被感染的機會。3.陰雨天容易發生感染,應避免採收果實。4.藥劑防治:可選用50%枯草桿菌可濕性粉劑(Bacillus subtilis)進行防治工作,於幼果期開始施藥,每隔10天施藥一次,連續4-6次。
蒂腐病出現後,約2-3天後蔓延整個果實,並有破裂流汁情形
果實蒂腐病(右)與炭疽病病徵之比較
蒂腐病(右)及炭疽病病斑侵入果肉程度之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