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Menu
自113年1月1日
訪客人次:2030324
當月瀏覽人次:825349
累計瀏覽人次:15047918
:::

農情月刊 第112期(96年1月號)

首頁 > 出版刊物 > 高雄區農情月刊 > 農情月刊 第112期(96年1月號) > [土壤改良]問題土壤及改良對策(二)~質地、鐵錳聚積及淺層土壤

[土壤改良]問題土壤及改良對策(二)~質地、鐵錳聚積及淺層土壤

[土壤改良]

問題土壤及改良對策(二)~質地、鐵錳聚積及淺層土壤

文.圖/林永鴻

  上一期所介紹的排水不良土壤及壓實土壤都是造成通氣不良的主因。本期將介紹質地、鐵錳聚積及淺層三種問題土壤,此三種問題土壤除了土壤的排水及通氣性外,由於性質的迥異,施肥方式亦有所不同。

  土壤質地代表土壤中黏粒,坋粒和砂粒的相對含量,土壤黏粒愈多表示土壤愈黏重,此類土壤遇雨則呈泥濘狀況,乾時則出現龜裂而不易耕作,俗稱黏閉土壤;砂粒愈多土壤保肥力和保水力則較差。土壤最佳的質地狀況為壤質類土壤(例如砂質壤土),土壤質地判別可在田間可用指摸法來研判,或在實驗室中以機械分析法來測定。土壤質地為砂質壤土、壤土或坋質壤土的淺層稻田,由於灌溉水的滲透較劇烈,使耕土中鐵錳易還原及溶解而隨水向下移動至下層中,因一般淺層稻田之土層深度約15~20公分,其下大都為石礫或砂土或兩者混合而成,故經溶脫的二價鐵及二價錳進入氧化力強盛的下層有被氧化形成不溶性的三價鐵或四價錳的氧化物,形成沉澱,造成耕土中鐵錳逐漸減少而聚積於下層中,形成鐵錳聚積層,此層堅硬有如硬碟,一般淺層稻田湛水後,表土除鐵、錳向下移動聚積外,其他營養要素磷、鉀、鎂、鋅、矽等亦自表土洗出至下層,因此表土肥力低。淺層土壤一般泛指土壤深度30公分以下即為石礫層或砂礫層,淺土的形成為河床之低處由沖積物沉積而成,或上層土壤被沖蝕而殘留淺薄的土層,或石礫或砂礫層之上以人工搬入耕土或放淤方法而形成,淺層土壤質地一般為中至粗,一般漏水劇烈,肥料保持能力差,養分易流失。

  當土壤質地過黏時可以加入一些改良資材,例如粗糠、含粗纖維之有機肥來改良,或是將一些砂土客入粘質土中混合;若土壤過砂則可增施有機肥以增加肥力並使土壤團粒化,若田區土壤屬於砂質土,施肥時相同肥料量宜以少量多施方式施用以免肥料流失或造成作物的肥傷;若屬黏質土壤則可一次施用較多量的肥料。鐵錳聚積層的改良可利用以下方法:(1)客土法:由於鐵錳聚積層之鐵錳成分極缺,可客鐵錳含量高的土壤,例如紅土;或加入200公斤/公頃的硫酸亞鐵及200公斤/公頃的硫酸錳,配合矽酸爐渣(含有豐富的鈣、鎂、矽)施入土壤中。(2)深耕法:利用板犁深耕約30公分,將下層之鐵錳聚積層掘起,使之與上層之耕土混合,並加入200公斤/公頃的硫酸亞鐵及200公斤/公頃的硫酸錳,配合矽酸爐渣施入土壤中。

  至於淺層土壤的改良與管理如下:(1)每次耕犁的深度要保持一定,不能過深,使在表土之下形成一個透水性較弱的硬磐或耕犁層,以減少水分及肥分的流失。(2)多施有機物,因有機物可以改善土壤的構造、物理性及化學性,增進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另有機物能緩慢釋出養分,減少養分過快流失。(3)化學肥料的施用宜以少量多次分施為原則,以減少流失,特別是移動性快的氮肥。

土壤含鐵量高加上排水不良易形成鐵錳聚積層影響作物根往下生長
土壤含鐵量高加上排水不良易形成鐵錳聚積層影響作物根往下生長

淺層土壤因底層多為較大型石礫,施肥宜以少量多施方式以免肥份流失
淺層土壤因底層多為較大型石礫,施肥宜以少量多施方式以免肥份流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