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Menu
自113年1月1日
訪客人次:2479445
當月瀏覽人次:247329
累計瀏覽人次:15497041
:::

農情月刊 第107期(95年8月號)

首頁 > 出版刊物 > 高雄區農情月刊 > 農情月刊 第107期(95年8月號) > [災前後措施]印度棗天然災害防範及復耕措施

[災前後措施]印度棗天然災害防範及復耕措施

[災前後措施]

印度棗天然災害防範及復耕措施

文.圖/邱祝櫻

  印度棗主要產區位於台灣西南部,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春夏間常有連綿陰雨之梅雨期;夏季受西南季風及副熱帶高壓迴流影響,濕熱多雨;夏秋兩季並常遭受颱風侵襲。故長雨、豪雨、颱風常造成印度棗災害,尤其7-11月間為印度棗開花結果期,正值台灣夏秋季颱風、多雨之氣候,使得棗樹之枝梢折損、落花、落果,損失嚴重。有鑒於此,本文介紹發生雨害(長雨)、豪雨、颱風等天然災害時,危害印度棗的條件、機制、產生的症狀,以及災前防範、災後復育等措施,提供農友參考。

一、雨害(長雨)

  印度棗最常見的天然災害為連續降雨。一般長雨后土壤中的空氣減少,根活性低,浸水程度嚴重時,根會腐爛且發生落葉及落果,樹勢衰弱,伴隨結實率降低、病蟲害發生、產量及品質降低。

(一)預防措施

1.果樹種植前畦面宜加高,排水溝加深,黏質土壤或排水不良之土壤應有暗管排水。

2.果園周圍妨礙照光之雜木應予砍除。

3.為了防止長期降雨後病害的感染及迅速蔓延,災前應厲行白粉病、疫病、炭疽病、輪紋病的防治,一發現病害發生時,發病枝葉應予剪除燒燬,再行藥劑防治。

(二)復耕措施

1.長期降雨,果園首重排除田區積水。

2.厲行病害防治,惟災後枝葉柔軟時易生藥害,應降低噴灑濃度及避免混合藥劑灑佈。並避免正中午高溫噴灑藥劑。

3.長雨使得施於土壤中之肥料流失,且下雨之關係,土壤溫度較低,肥效遲緩,因此,應隨地力及樹體生育狀況調整施肥量,且加強K2O之用量。浸水導致根部傷害時,可實施葉面施肥。

4.長雨會產生落葉,樹勢衰弱,應減少留果量。

二、雨害(豪雨)

  豪雨對印度棗最主要的影響包括表土流失、根部裸露,傾斜地下方之果園砂土或土石流大量流入、園地崩壞等。除了砂土少量流入園區之受害較小以外,其餘影響樹體甚鉅。為了防範豪雨,應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地,盛土、客土、開溝、整修排水溝,以防止園外雨水之流入。

(一)預防措施

1.草生栽培或地表覆蓋稻草等,以保護表土,避免根裸露。

2.種植於傾斜下方之印度棗應有擋土牆之設施。

3.棗樹應立支柱固定,防止倒伏。

(二)復耕措施

1.表土流失,根部裸露者應行客土。

2.倒伏者應以不傷害根之情形下扶正,立支柱固定;根部受傷者應將果實摘除,以培養樹勢。

3.大量土石流流入者應移開部份土石,並修復擋土牆及排水溝。

三、風害(颱風)

  影響印度棗最大的天然災害為颱風,台灣7-10月間是颱風季節,也是印度棗枝葉最茂盛,開花結果期,因此颱風來襲時,會造成枝梢折損、葉片受傷或掉落,結果率差、果實掉落或損傷,嚴重者樹體倒伏或主、支幹裂開,此種受害程度和颱風的強度與持續時間有很大的關係。除了形而上看得到的災害以外,葉片掉落或損傷,會造成光合作用的供源減少,碳水化合物不足,新梢生育不良,開花停止,著果率降低,影響產量。另一方面,印度棗開花期遇颱風來襲,授粉昆蟲活動遲緩,授粉率降低。由於颱風過後,樹勢普遍衰弱,病蟲害更容易侵入。

(一)預防措施

1.氣象預報資料之蒐集並擬定防風防雨之對策。

2.栽植印度棗時應選擇防風地區種植。

3.果園周圍設置防風林或防風網,檢視棚架、排水溝等設施是否堅固完善。

4.將主枝及亞主枝固定,側枝誘引至適當位置並綁好,以防止倒伏、裂枝及落果。

5.進行病蟲害預防之藥劑噴灑。

6.產期調節成熟期較早之棗樹可於颱風預測來臨前提早採收。

(二)復耕措施

1.颱風伴雨時,表土流失、根部裸露者應行客土,以保護根部。

2.排水溝若被泥土埋沒者應及早清除,以利排水。

3.棚架倒塌應予修護扶正。樹體倒伏者,應在避免傷到植株根部情形下,予以扶正固定。

4.折枝或裂枝者儘早修剪綁縛,剪枝切口用殺菌劑塗抹。

5.注意白粉病、炭疽病、輪紋病、疫病等病蟲害防治。

6.施肥時樹體應扶正,待樹勢回復後,以少量的速效性肥料追施,葉面施肥可用0.1-0.2%之尿素液灑佈,注意濃度不可超過範圍,以少量多施方式追施。

秋颱造成印度棗落果嚴重
秋颱造成印度棗落果嚴重

颱風後要清園殺菌
颱風後要清園殺菌

颱風造成枝梢折枝
颱風造成枝梢折枝

颱風豪雨後儘速開溝排水
颱風豪雨後儘速開溝排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