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Menu
自113年1月1日
訪客人次:1785668
當月瀏覽人次:580694
累計瀏覽人次:14803264
:::

農情月刊 第106期(95年7月號)

苦瓜栽培種類簡介

苦瓜栽培種類簡介

文.圖/黃祥益

  苦瓜是台灣地區重要的果菜類蔬菜,去年度(94年)全台栽培面積約1,078公頃,以屏東縣栽培最多,其次是彰化、台中及高雄三縣。苦瓜主要的產季是夏、秋兩季,但南部則是全年可生產,不過冬季產量較差。苦瓜品種間變異極大,種類繁多,栽培上可依照果色、果形、果皮瘤狀突起(」鱗目」,農民稱為」米粒」)和形態等性狀將苦瓜分類。根據果實及果實形態顏色不同,將苦瓜分為白苦瓜、大青苦瓜、粉青苦瓜及山苦瓜等四大類。

  「白苦瓜」又可依照果形大小,分為白皮大苦瓜及蘋果苦瓜,一般而言,白皮種苦味較淡,鱗目較大,果肉及果腔內膜組織較鬆軟,是國內消費者最喜愛的種類,生產規模也最大。白皮大苦瓜的種類繁多,各產區均有當地的地方品種,各種苗公司的商業品種也大多以白苦瓜為主力品種。目前農民所栽培的品種大部分是地方品種,且多自行留種,造成品種性狀混雜的現象。蘋果苦瓜的果形呈短圓筒形或球形,果長通常在20-25公分以內,果肩和底部圓鈍整齊。由於果形特別,曾受消費者歡迎,深受農民喜愛,但目前已少有栽培。

  「大青苦瓜」泛指果皮深綠色的品種,種類亦相當多樣化,例如農民最熟悉的」珍珠」苦瓜,鱗目細小圓潤,似如果皮上鑲滿細小的深綠色珍珠。大青苦瓜也有果形和鱗目類似白皮苦瓜的品種,或長條形的品種。通常大青苦瓜的苦味較重,果肉及果腔內膜組織較堅韌,經過一些處理手續之後,可將苦味及果肉較老的感覺去除,相對於白苦瓜較不受一般家庭消費及烹飪歡迎,栽培者相對比較少。

  「粉青苦瓜」果皮顏色是淡綠色,有些則稍偏白。果形變化多,最普遍的是和白皮大苦瓜相似的圓錐形或紡錘形,也有長條形品種。鱗目大多是圓形及長條形。苦味比白苦瓜重,比大青苦瓜淡。由於消費者接受度也不如白苦瓜,所以栽培面積也不多。

  「山苦瓜」是比較接近野生型態的苦瓜,果形較小,外觀變化大,單果重從30公克到200多公克。外型有紡錘形、圓筒形及圓錐形,鱗目從尖刺形到珍珠形或圓形。山苦瓜的苦味比大青苦瓜更重,但根據報導,其抗氧化能力及降血糖、降血脂效果較其他種類苦瓜強。

  對於栽培品種的選擇,除考量栽培管理困難程度與設施之外,應考慮不同市場的消費習慣,種植適合品種。例如,南部地區以白色、大果的品種為消費主流,北部則以中小果形的白苦瓜較受歡迎。大青及粉青品種以北部市場或直銷超市、餐廳為主。最重要者,栽培特殊品種前,應預先找好行銷通路,以避免產品無路可銷或低價出售的窘境。

蘋果苦瓜
蘋果苦瓜

山苦瓜


山苦瓜

白苦瓜
白苦瓜

綠長苦瓜
綠長苦瓜

珍珠苦瓜
珍珠苦瓜

粉青苦瓜
粉青苦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