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Menu
自113年1月1日
訪客人次:2744635
當月瀏覽人次:512519
累計瀏覽人次:15762230
:::

農情月刊 第43期(90年4月號)

首頁 > 出版刊物 > 高雄區農情月刊 > 農情月刊 第43期(90年4月號) > [頭條新聞] 推動策略聯盟 農業才有明天

[頭條新聞] 推動策略聯盟 農業才有明天

[頭條新聞]
推動策略聯盟 農業才有明天
  政府為何要推動農業策略聯盟?台灣地區耕地面積約86萬公頃,
但農戶數高達78萬戶,平均每戶耕地面積僅有1.1公頃,以如此狹小
耕地面積之農業收入,連三餐溫飽都難以解決,更何以應付我國加入
WTO後所帶來的嚴重衝擊?
  解決之道,就要從擴大農業經營規模著手,現今分三方面來說:
1.擴大個別農戶的耕地規模:
  以台灣農業收入及土地價格,很少農民膽敢買地務農,更不敢向
政府借貸購買耕地,故本項擴大農地規模的政策,幾十年來一直成效
不彰。
2.推動代耕、租賃或共同經營制度:
  由於農業經營收入風險不定,又存疑租賃辦法可靠性,共同經營
牽涉因素亦太多,故推動效果一直有限。
3.農產業策略聯盟:
  就是大家一起來,但要做同樣的事,如此經營規模才能擴大。本
策略就是今年起農業政策的推行重點,經由大家 (生產者)的分工合
作,達到降低生產成本,創造農業的經營利潤。
  理論上,上述三種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策略都可行,但實際上,應
以第三種農產業的策略聯盟成功機率最大,我們可分下列三方面討論

1.一起解決產製儲存問題 (垂直整合):
  以往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常把生產、運銷、消費等分開,
而未整體考量,故一直難以解決農民 (生產者)所存在的困難。
2.團結就是力量,推動水平整合。
  將相同、不同的單位聯合在一起,如農會、產銷班、農民、生意
人…等共同來做,訂定分工合作、和平共存的契約或辦法,即可共享
繁榮。
3.高效性核心運作的軸心:
  就是要有實際運轉的單位,真正實際做事者,而非發號施令者。
一般人,都以為只要有策略聯盟單位或操盤中心,事情就可以成功。
這是以往的通病,只能虛應了事,從來也沒真正成功過,故常給人有
換湯不換藥的感覺。徒具空架,是中看不中用的。
  農業策略聯盟成功關鍵在於合作者願意付出到何種程度。譬如今
年政府推動的農會策略聯盟,假設沒人願意全力以赴,缺乏燃燒自己
照亮別人的決心,讓該政策不幸落成一項政策宣示而已時,則可以想
見農會處境依然堪憂。(李賢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