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多納黑米再現 期導入企業ESG使祭儀永續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農改場)於今(16)日在高雄市茂林區舉辦「黑米祭榮光再現—黑小米保種及栽培示範觀摩會」,成功導入條播方式栽培黑小米,運用小型農機於部落小面積及梯田地形,讓多納部落「黑米祭」及「豐收祭」之重要祭儀作物—黑小米及黑米再現。
高雄農改場羅正宗場長指出,高雄農改場協助原鄉解決農業問題,由於部落缺乏經濟規模的種植方式,以及年輕人口外移,農田管理不善導致收成困難,使得地方品系的傳承面臨挑戰。為此,高雄農改場深入多納部落進行栽培示範,經過4年努力,黑米及黑小米成功繁殖並回歸部落。並且,也導入小型機械化栽培技術,讓部落發展自行營運模式,使傳統祭典得以延續。
羅正宗場長進一步指出,部落族人種植黑米或黑小米大多採用人工撒播方式播種,黑米可能因水源不足而影響發芽率,黑小米則因種子分布不均,生長狀況較不整齊,均造成日後雜草危害而影響產量。以黑小米為例,採紙穴盤育苗移植、機械種子條播及人工撒播三種播種方法的每分地作業效率分別為4、1.5及1小時,在成本方面,紙穴盤育苗移植法的初期設備及材料成本約10萬元;機械種子條播約1萬元;撒播則無額外成本,但綜合育苗、移植、播種及除草等作業及設備成本攤提後,每分地成本仍較撒播方式為少,主要原因在於運用紙穴盤育苗移植或機械種子條播,節省了間苗及人工除草的時間與人力成本。收益方面,根據市價估算,機械種子條播的每分地淨收益約2.5萬元,相較撒播方式提高約52倍。小型農機具的運用,大幅提升作業效率,方便田間雜草管理,改善產量偏低問題,推薦部落參用。
本次觀摩會提供部落重要種原黑米及黑小米保種典範,且以簡易優化栽培技術穩定產量落地運用,現場也品評黑小米餅乾,輔導在地保種、種植、收穫及加工。期未來能導入企業ESG,促成企業認養黑米、黑小米種植田區維護與運營,做為企業員工環境教育及遊程場域,亦可製作黑小米傳情束、黑小米啤酒供企業購買或回贈,增加部落工作機會,活化在地經濟,讓企業與部落合力營造永續環境,祭儀傳承,文化延續。
詹雅勛助研員說明高雄農改場在茂林多納黑小米及黑米保種及栽培成果
林怡如主持人介紹高雄農改場研發黑小米加工產品
羅正耆老(左)向高雄區農改場羅正宗場長(右)、范織欽議員(中)說明本次示範田區小型機械播種便利省工。
部落族人說「條播栽培」像跑道一樣直直的,容易管理
范織欽議員(左三)及伍麗華立委薛志勇特助(左一)讚賞本次黑小米栽培觀摩
黑小米保種及栽培示範觀摩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