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情月刊 第90期(94年3月號)
[香草植物]黃斑鼠尾草
[香草植物]
文.圖/黃雅玲
黃斑鼠尾草(Salvia officinalis『Aurea』),英名為GoldenSage,為唇形科鼠尾草屬之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沿岸。全世界約有900餘個品種,台灣目前種植的品種約有20餘種,其中較為常見的有鼠尾草、黃斑鼠尾草、巴格旦鼠尾草、紫鼠尾草、三色鼠尾草、鳳梨鼠尾草、水果鼠尾草…等。黃斑鼠尾草葉片為長卵形,葉面及葉被密生絨毛,花大都為藍色,亦有紅色、粉紅色及白色,南部地區由於夏季高溫多雨,越夏較為困難。
黃斑鼠尾草喜生長於日照充足或半日陰及排水良好的地方,一般發芽溫度在20-25℃,生長溫度在15-25℃之間。繁殖方法可利用播種及扦插繁殖,播種及扦插可於9-10月間進行。台灣種植鼠尾草大都為一年生植物,生長適期為每年9月至隔年4月間,在溫帶冷涼地區鼠尾草可作為庭園常綠小灌木。鼠尾草主要利用部位為葉片及嫩枝。
鼠尾草類香精主要成份為樟腦味的樟腦及桉油醇、檸檬味的檸檬烯、松香味的松油精、苦味的側柏酮、澀味的單寧(張元聰,2004,台灣香草植物品種圖鑑)。鼠尾草類植株由於具有一股特殊的味道,其成分可抑制肉品的腥味,是極佳的去腥劑,除此之外,亦有促進消化、抗菌、防臭、消炎及增加免疫力等功效,是目前花草餐及花草茶重要的原料之一,但需與其他香草植物複合使用。
© www.kdais.gov.tw
https://www.kdais.gov.tw/ws.php?id=3165
2025/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