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Menu
自113年1月1日
訪客人次:1994390
當月瀏覽人次:789416
累計瀏覽人次:15011985
:::

研究彙報第 六 卷第一期

3. 紅豆新品種高雄6號之育成

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 第 6 卷第 1 期 83 年 12 月出刊
發行所: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出刊頻率:一年二期
地 址:屏東市90002民生路農事巷一號
電 話:(08) 7229461~4 傳 真:(08) 7225577
全球資訊網站址:http://kdais.iyard.org

網路管理員:作物改良課雜糧研究室 助理 鄭文吉
E-mail:w54001@wind.cc.ntnu.edu.tw
WWW:快樂農家 臺灣農業科技資訊網 WWW 系統
URL : http://farmer.iyard.org

       << 歡迎轉載, 但若能打個招呼更好 >>

紅豆新品種高雄6號之育成1

徐錦泉 陳玉如 林招蓮2


摘 要

紅豆新品種「高雄6號」係利用雜交育種方法,以改進產量、農藝性狀及品
質為目標, 於民國71年秋,用壽小豆及高雄5號(品系代號KS542)為親本進行雜
交, 經後代分離選拔,74年秋從株行試驗中選入為優良品系,以KA71-02-329為
代號參加各級試驗, 包括75~77 年品系產量試驗及白粉病抗性檢定,78~80年
區域試驗及加工適合性測定,81年經新品系試作、撒播密度及肥料施用量等試驗
後即完成育種程序,並於82年12月27日,經農林廳審查通過命名。高雄6號植株
高約41公分,比高雄5號略高,最低莢位離地面14公分以上,不徒長、落葉性佳
, 可利用機械收穫, 亦適於稻田裡作省工不整地撒播栽培, 子實產量每公頃
2,000~3,300公斤,比高雄5號增產約7~17%,種粒也顯著大於高雄5號,平
均千粒重約150公克,且加工適合性及豆餡品質均佳,頗符消費需求。 本品種適
應於台南及高屏地區秋作或秋裡作栽培,尤其是以往種高雄5號植株過矮,不便
於機械收穫的地區,以高雄6號來取代更為適宜。因此,紅豆高雄6號的育成推
廣,預期將更有助於擴展栽培區域,降低生產成本,並提升省產紅豆品質,以確
保紅豆產業的持續發展。

關鍵詞:紅豆、育種、品種。

─────────────────────────────────────
1.本品種育成期間,承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經費,謹此誌謝。
2.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助理、技術員。


前 言

本省紅豆早期多分佈在山地零星栽培(4), 至民國50年代,在屏東縣稻田利
用秋冬裡作試栽成市寣A才發展為經濟性栽培,從此在屏東生根,成為南台灣的
重要特產,栽培面積也逐漸擴增,至68年乾豆銷日最暢旺時,曾劇增到近2萬公
頃的歷史紀錄(6), 惟好景不常,不久外銷受挫,雖改以加工製餡出口,因數量
有限,面積乃逐年萎縮,加以近10年來高屏地區用於裡作之稻田面積銳減,以及
新興對抗作物的競爭等,目前已遞減到5千多公頃,導致供需失衡,甚至反出為
入,已開始少量進口。然而國內市場對省產紅豆的需求仍然強勁,尤其加工業者
認為唯有省產紅豆始能符合外銷豆餡品質的要求,因此在增加供源的呼聲下,近
年正擴展至台南地區生產,且農民種植意願很高,面積也在遞增之中。

台灣早期栽培的紅豆品種,以屏東在來為主,因品質較差,在國際市場上難
以抗衡,高雄區農改場有鑑於此,自57年起致力於紅豆品種改良工作,先後育成
高雄1、2、3、5號等優良品種,逐步取代屏東在來,大幅提升省產紅豆品質,已
達於可媲美日本紅豆(10)。根據調查,82年期紅豆栽培品種,幾已由高雄5號獨
佔,其普及率在高屏已逾8成,而嘉南地區更高達百分之百,顯示在推廣品種中
,唯有高雄5號始能適應在該地區栽培。雖然高雄5號已受到廣大生產者與消費
市場的肯定,但在一些新開闢氣溫較低之產區,仍呈現植株過矮難於利用機械收
穫的缺陷,因此,有待推出更佳可替代之品種,提供農民較多選擇之機會。
另一方面,為因應未來市場開放可能面臨的衝擊,仍須致力於降低生產成本
,並繼續維持良好的產品品質,始能確保本省紅豆的生存空間。因此,高雄場從
事紅豆品種改良工作的目標,乃密切配合客觀環境與消費趨向的變遷,除質量並
重外,也特別兼顧適於省工栽培及機械收穫之農藝特性,以期育成符合時代需要
之優良品種,紅豆「高雄6號」就是在這個理念下產生的新品種。


材料與方法

高雄6號係利用雜交育種方法, 於民國71年秋,以引自日本的壽小豆(8)為
母本,另以高雄5號(品系代號KS542)為父本進行人工雜交,獲得143粒F1種子
於72年春作繁殖, 72年秋及73年春秋(F2~F4),採用混合法實施後代分離選拔
,並於73年秋裡作(F4)選入為優良單株,繼於74年秋裡作參加株行試驗,根據其
田間所表現之株形、莢位、抗倒伏性、落葉性、耐病性及室內調查之子實產量粒
形、種皮色、千粒重等重要性狀資料,選拔為優良品系,並以KA71-02-329 為品
系代號,自民國75年起參加各級產量及相關之試驗,至81年秋裡作完成育種程序
(5),82年12月27日經審查通過登記命名,其選育過程列於表1。


結 果

一、品系產量比較試驗

初級試驗:75年秋裡作共有117品系參試, 試驗結果,高雄6號之公頃產
量高達3,227公斤, 居於第2位,比對照之屏東在來及高雄3號分別增產52%及
32.2%,表現極為優異。主要農藝性狀中之株高為40.5公分,明顯高於兩個對照
種5~6公分, 節間亦增加1~1.5 節,至於構成產量之重要性狀如莢數、粒數、
粒重等亦比兩個對照種為佳(如表2)。

表1. 紅豆高雄6號選育過程
Table 1. The breeding procedure of adzuki bean variety Kaohsiung No.6.
───────────────────────────────────────────
試 驗 項 目 年 期 作 世 代 說 明
───────────────────────────────────────────
雜 交 71年秋冬季 ♀壽小豆×♂KS542
後代分離選拔 72年春~73年秋裡作 F1~F4 F2~F4採用混合法選種。
株行試驗 74年秋裡作 F5 入選後付以品系代號KA71-02-329。
初級品系試驗 75年秋裡作 F6~F7 順序排列、2重複、3行區、行長4.5公尺。
中級品系試驗 76年秋裡作 F8~F9 簡方設計、4重複、8行區、行長2.7公尺。
白粉病檢定試驗 76年秋裡作 順序排列、3重複、1行區、行長4.5公尺。
高級品系試驗 77年秋裡作 F10~F11 RCBD、4重複、7行區、行長4.5公尺。
新品系區域試驗 78年及79年秋裡作 F12~F13 RCBD、4重複、小區面積30平方公尺、高屏5處、
嘉南2處共7處。
加工適合性測定 79年及80年秋裡作 F13~F14 RCBD、3重複、9行區、行長5公尺,每小區取樣
2 公斤,由潮州聯夏食品廠測試。
優良品系地方試作 81年秋裡作 F15 RCBD、4重複、小區面積45平方公尺、高屏5處。
肥料試驗 81年秋裡作 RCBD、3重複、5行區、行長4.5公尺。
撒播密度試驗 81年秋裡作 RCBD、4重複、小區面積13.5平方公尺。
命名審查會 82年12月27日 田間審查在萬丹鄉沈福來農友試作圃 。
───────────────────────────────────────────

中級試驗:
於76年秋裡作實施,共有24品系參試,在幼苗期10月24~26日遭受琳恩颱
風過境豪雨浸害,初期生育受阻,產量略受影響。試驗結果,高雄6號之公頃
產量為2,533公斤,比對照種高雄3號之2,142公斤增產18.3%,差異達極顯著。
農藝性狀方面,株高為45.2公分,超過對照13公分之多,其他節數、莢數、粒
數及千粒重等亦表現優於對照品種(如表2)。
高級試驗:
77 年秋裡作 B 組共有 14 品系參試,試驗結果,高雄6號仍然持續保持
高產,其公頃子實產量高達 2,782 公斤,與對照種高雄3號之 2,279 公斤比
較增產達 22.1 %,產量差異極顯著。植株性狀與對照品種比較,株高明顯高
出 16 公分,而構成產量之性狀中, 每株莢數增加 1.5 莢、每莢粒數多出1
粒、粒重略大等,顯示具有較佳之農藝特性(如表 2 )。

綜合品系產量試驗3年之結果,高雄6號之平均公頃產量為2847公斤,比高
雄3號之2,287公斤增產達24.5%,表現具有高產潛能。

表2. 紅豆高雄6號參加品系產量試驗成績
Table 2. Seed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Kaohsiung No.6 in yield
trials.
───────────────────────────────────────
生育 株高 分枝 節數 單株 單莢 千粒 公頃 指數 L S D
試驗別 年期 品種(系) 日數 莢數 粒數 重 產量 5% 1%
(天)(公分) (支) (節) (莢) (粒) (公克) (公斤) (%)
───────────────────────────────────────
初 級 75年 高雄6號 91 40.5 0.6 10.1 9.8 6.6 164 3,227 132.3
高雄3號 91 35.2 0.2 9.2 8.4 5.5 157 2,439 100.0
───────────────────────────────────────
中 級 76年 高雄6號 93 45.2 0.6 9.2 9.3 6.2 153 2,533 118.3
高雄3號 85 32.3 0.2 7.9 8.1 5.3 148 2,142 100.0 212 282
───────────────────────────────────────
高 級 77年 高雄6號 98 55.7 0.6 10.0 9.7 6.4 164 2,782 122.1
高雄3號 97 39.5 0.3 8.9 8.2 5.4 160 2,279 100.0 179 239
───────────────────────────────────────
平 均 高雄6號 94 47.1 0.6 9.8 9.6 6.4 160 2,847 124.5
高雄3號 91 35.7 0.2 8.7 8.2 5.4 155 2,287 100.0
───────────────────────────────────────

二、新品系區域試驗

子實產量:
78及79年秋裡作,連續2年在高屏地區萬巒、內埔、新園、萬丹、美濃及
嘉南地區虎尾、鹽水等七個地點實施,共有10品系(種)參試。試驗結果,高
雄6號在高屏5個試區二年之平均公頃產量介於2,955~1,985公斤之間,相對
於高雄5號之增產率,以萬巒之10.8%及內埔之10.6%為最高,其餘新園、美
濃及萬丹則分別增產5.4%、4.2%及2.4%, 其中萬丹試區因處於貧瘠河川地
,各品系之產量均偏低。而內埔試區79年在開花前受到鄰區果園灌溉水溢過浸
害,致產量較低。 高屏5處2年平均以高雄6號之2,438公斤,居於首位,比
高雄5號增產6.8%。 至於嘉南地區,高雄6號表現更為高產,其二年平均公
頃產量在虎尾為2,690公斤,鹽水則更高達3,308公斤,均為各試區之首,超過
對照種達20%及15.1%,平均增產17.2%。

綜合高屏嘉南七個地點兩年之平均結果,高雄6號之公頃產量為2599公斤
,比高雄5號之2362公斤增產10%,在10個參試品系中仍居於首位,顯示在各主
要產地栽培,均表現極佳的生產潛能,尤其在嘉南紅豆新產地比高屏更為高產,
將更有利於紅豆栽培區域之擴大(如表3)。

表3. 紅豆高雄6號參加新品系區域試驗產量成績
Table 3. Seed yield of Kaohsiung No.6 in regional yield trials.
─────────────────────────────────────
地點 年期 高雄6號 指 數 高雄3號(ck2) 高雄5號(ck1) L S D
(kg/ha) (kg/ha) (kg/ha) 5% 1%
─────────────────────────────────────
萬巒 78 2,981 (118.3) 2,311 ( 91.7) 2,519 (100.0) 49.6 67.0
79 2,929 (104.0) 2,086 ( 74.1) 2,817 (100.0) 144.8 195.5
─────────────────────────────────────
內埔 78 2,516 (112.1) 2,114 ( 94.2) 2,244 (100.0) 87.0 117.4
79 1,912 (108.8) 1,666 ( 94.8) 1,757 (100.0) 180.2 243.4
─────────────────────────────────────
新園 78 2,766 (103.2) 2,473 ( 92.3) 2,680 (100.0) 60.6 81.9
79 2,384 (108.0) 2,109 ( 95.5) 2,208 (100.0) 216.0 291.7
─────────────────────────────────────
萬丹 78 1,970 (108.1) 1,833 (100.5) 1,823 (100.0) 166.5 224.8
79 1,999 ( 97.3) 1,943 ( 94.5) 2,055 (100.0) 181.3 244.8
─────────────────────────────────────
美濃 78 2,579 (106.8) 2,348 ( 97.3) 2,414 (100.0) 222.1 299.9
79 2,355 (101.6) 2,132 ( 91.9) 2,319 (100.0) 259.0 349.8
─────────────────────────────────────
高屏平均 2,438 (106.8) 2,101 ( 92.0) 2,283 (100.0)
─────────────────────────────────────
虎尾 78 3,030 (121.3) 2,146 ( 85.9) 2,498 (100.0) 383.6 518.1
79 2,350 (118.5) 1,415 ( 71.4) 1,983 (100.0) 365.7 493.9
─────────────────────────────────────
鹽水 78 3,965 (120.5) 1,822 ( 55.4) 3,291 (100.0) 418.7 565.4
79 2,651 (107.9) 2,344 ( 95.4) 2,458 (100.0) 304.8 411.6
─────────────────────────────────────
嘉南平均 2,988 (117.2) 1,931 ( 75.5) 2,557 (100.0)
─────────────────────────────────────
平均 78 2,830 (113.4) 2,150 ( 86.1) 2,496 (100.0)
79 2,368 (106.3) 1,956 ( 87.8) 2,228 (100.0)
總平均 2,599 (110.0) 2,053 ( 86.9) 2,362 (100.0)
─────────────────────────────────────
註:括弧內數字表示同一地點及同一年期以ck1為基準之產量百分比。

主要農藝性狀:
高雄6號在區域試驗之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與對照品種高雄5號比較,
在高屏地區, 生育日數晚熟3天, 株高41.2公分超過約5公分,最低莢位為
15.4公分,比對照品種高出1公分多,表示具有便於機械收穫的植株特性。其
他與產量有關之性狀,如莢數及千粒重均多於高雄5號,有助於產量提升。至
於嘉南地區比之高屏,普遍呈現生育期延長,株高降低,而莢數及粒重則顯著
增加等特徵。惟與對照品種高雄5號比較,株高仍高出7.7公分而達37.3 公分
, 最低莢位為14.2公分,超過3.2公分,尚能適應機械收穫,可補救高雄5號
在該地區現存的缺陷。另外,高雄6號在該地區之種粒性狀甚佳,尤其千粒重
達158公克,具有高品質的重要條件(如表4)。

表4. 紅豆高雄6號參加區域試驗之主要農藝性狀平均值
Table 4. The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Kaohsiung No.6 in regional yield
trials.
─────────────────────────────────────
生育 株高 最低 單株 單莢 千粒
地 點 品 種 (系) 日數 莢位 莢數 粒數 重
(天) (公分) (公分) (莢) (粒) (公克)
─────────────────────────────────────
高 雄 6 號 86 41.2 15.4 10.0 6.8 145
高屏五 高 雄 3 號 85 36.5 17.0 9.9 6.2 150
處平均 高 雄 5 號 83 36.5 14.2 9.7 6.8 141
─────────────────────────────────────
高 雄 6 號 97 37.3 14.2 13.3 6.0 158
嘉南二 高 雄 3 號 95 25.8 11.3 10.3 5.4 164
處平均 高 雄 5 號 95 29.6 11.0 12.8 5.7 145
─────────────────────────────────────

三、產量穩定性分析

經將78及79年期區域試驗7個地點10個品系(種)之產量,進行穩定性分析
結果, 以高雄6號之公頃子實產量2,599公斤居於最高,其穩定性介量之迴歸係
數(bi)值為1.23,離迴歸變方估值不顯著,顯示本品系在不同環境下具有相當
穩定性,適合於台南縣以南地區秋作或秋裡作栽培(如圖1)。

圖1. 78及79年秋裡作紅豆新品系區域試驗7 處平均產量與穩定性分析
Fig 1. The seed yield stability analysis of adzuki bean varieties
from regional yield trials (1989-1990).

代號:1. KA69-01-111 2. KA70-05-98 3. KA71-02-27 4. KA71-03-123
5. KA69-05-132 6. 高雄6 號 7. KA69-04-48 8. KA72-01-46
9. 高雄3 號 10. 高雄5 號

四、最低莢位穩定性分析

鑑於利用豆類聯合收穫機收穫,為今後紅豆生產的必然走向,特將區域試驗
農藝性狀中,與機收操作關係最為密切之最低莢位,進行穩定性分析,結果高雄
6號之平均值為15.4公分,比高雄5號高約1公分,其迴歸係數bi值為1.04,落
於穩定區內,而離迴歸變方估值亦不顯著,表現甚為穩定(如圖2)。 按現行的
機械結構要求株高須30公分以上,且最低莢位離地面應在12公分以上,而高雄6
號具有適於機收作業的條件。

圖2. 78及79年秋裡作紅豆新品系區域試驗5處平均最低著莢位與迴歸係數
Fig 2. The lowest pod position stability anaysis of adzuki bean
varieties from regional yield trials (1989-1990).

代號:1. KA69-01-111 2.KA70-05-98 3.KA71-02-27 4.KA71-03-123
5. KA69-05-132 6.高雄6 號 7.KA69-04-48 8.KA72-01-46
9. 高雄3 號 10.高雄5 號


五、81年秋裡作地方試作

如表5所示, 高雄6號在高屏6個地點之公頃子實產量介於2, 299公斤至
2,779公斤之間,平均2,531公斤, 較高雄5號增產6.9%,與區域試驗之結果頗
為類似。至於農藝性狀亦與過去之試驗結果相若,另於成熟期進行落葉性與倒伏
性調查,其平均值為落葉率96%,倒伏程度在1級以內,顯示有利於省工栽培。

表5. 紅豆高雄6號參加81年期地方試作之農藝性狀及產量
Table 5. The seed yield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adzuki bean varity
Kahsiung No.6 in district trials.
──────────────────────────────────────
生育 株高 最低 節數 千粒 落葉 倒伏 公頃 指數 L S D
地點 品種 (系) 日數 莢位 重 性 性 產量
(天) (公分) (公分) (節) (公克)(%) (級) (公斤) (%) 5%
──────────────────────────────────────
高雄 6 號 90 49.3 14.8 10.3 155 97 1 2,360 107.4
萬丹 高雄 3 號 85 36.8 17.2 8.7 147 84 1 1,989 90.5 145.1
高雄 5 號 84 38.3 15.3 9.5 144 97 0 2,198 100.0
──────────────────────────────────────
高雄 6 號 90 44.2 14.0 11.7 157 95 1 2,712 107.8
新園 高雄 3 號 90 37.1 15.4 11.5 145 86 1 2,544 101.2 213.9
高雄 5 號 84 37.7 13.2 10.7 137 97 0 2,515 100.0
──────────────────────────────────────
高雄 6 號 90 44.6 15.5 10.2 152 97 1 2,779 110.2
潮州 高雄 3 號 91 31.5 15.3 9.2 151 86 0 2,195 87.0 348.7
高雄 5 號 88 35.8 14.0 9.8 141 95 0 2,523 100.0
──────────────────────────────────────
高雄 6 號 89 50.3 17.7 10.7 158 95 1 2,677 103.1
崁頂 高雄 3 號 90 44.0 17.4 9.4 150 85 1 2,511 96.7 106.4
高雄 5 號 88 43.1 18.7 9.7 139 98 1 2,596 100.0
──────────────────────────────────────
高雄 6 號 90 44.0 14.8 10.0 150 93 1 2,358 106.2
美濃 高雄 3 號 88 35.9 16.2 8.9 153 81 1 2,006 90.4 76.4
高雄 5 號 85 39.9 14.7 9.7 140 94 1 2,220 100.0
──────────────────────────────────────
高雄 6 號 91 41.4 16.5 10.5 151 98 0 2,299 107.1
大寮 高雄 3 號 92 32.4 15.5 8.6 146 85 0 2,004 93.3 85.9
高雄 5 號 89 35.0 15.6 9.8 137 97 1 2,147 100.0
──────────────────────────────────────
高雄 6 號 90 45.6 15.6 10.6 154 96 1 2,531 106.9
平均 高雄 3 號 90 36.3 16.2 9.4 149 85 1 2,208 93.3
高雄 5 號 87 38.3 15.3 9.9 140 96 0~1 2,367 100.0
──────────────────────────────────────
註:倒伏性等級區分:1.傾斜0~100(0),10~200(1),20~300(2),30~400(3),
40~500(4),600以上(5)。

六、白粉病檢定試驗

本試驗共有133品系(種)參試,3重複,每1品系種1行,以感病品種互為
相間,生育期不施任何殺菌劑,並略增施氮肥以誘發白粉病之發生。試驗結果高
雄6號之平均被害率為45.5%, 屬於中抗(MR),在所有參試品系中之耐病順位
居於第11,顯示對白粉病具有較強之耐病性(如表6)。

表6. 76年秋裡作紅豆新品系白粉病檢定試驗
Table 6. Test for resistance to powdery mildew of adzuki bean varieties.
────────────────────────────────────
品 種 (系) 平均被害率(%) 感病程度 耐病順位
────────────────────────────────────
高 雄 6 號 45.5 MR 11
高 雄 3 號 63.1 S 67
高 雄 2 號 68.7 S 88
高雄選 1號 83.6 HS 115
────────────────────────────────────
註:?白粉病抗病程度分級標準:
?10% 以下為極抗(HR) ?50.1%~75%為感(S)
?10.1~25%為抗(R) ?75.1%以上為極感(HS)
?25.1~50%為中抗(MR)
?資料刊於1988年版雜糧作物試驗研究年報 pp204~205 。

七、肥料及撒播密度試驗

根據81年秋裡作試驗結果,在本試驗田土壤有效性磷酐偏高,及有機質含量
較低等情形下,高雄6號三要素施用量以N:P2O5:K2O =80:30:30Kg/ha 為最
高產,因此合理的肥料施用量,仍應根據土壤肥力分析結果來決定,一般豆田之
推荐量範圍為每公頃N40~80、P2O5 30~60、K2O 30~60公斤。另外,鑑於稻田
裡作不整地撒播, 為目前紅豆最普遍之省工栽培方法(1.2) ,經於81年裡作加
以試驗結果,高雄6號之撒播栽培種子用量,每公頃以80 公斤左右為宜。

八、加工適合性測定

綜合79及及80年期之試驗結果,種粒性狀部分,在參試20品系(種)中,高
雄6號之千粒重為149公克,介於高雄5號142公克與高雄3號153 公克之間,依
目前製餡適當千粒重為140~160公克作為選育指標(7), 其種粒大小甚為適中。
其次容重量為831公克, 略重於高雄5號及高雄3號, 而硬粒率0.3%及種皮率
9.6%則與高雄5號相若, 種皮色與高雄5號同為鮮紅色,在消費市場上較受歡
迎。另外在豆餡質量部分,製餡率為3.61倍略優於兩個對照種,色澤與高雄5號
同為2.2, 比高雄3號略差,這是乾豆種皮色與豆餡色澤之審定標準不同所致,
不過均在合格標準以內,至於風味則優於二個對照種,是屬於上等品,顯示高雄
6號之種粒及豆餡品質均不遜目前之推廣品種,適合於加工製餡(詳如表7)。

表7. 紅豆加工適合性測定
Table 7. The test for bean paste processing suitability of adzuki bean
variety Kaohsiung No.6.
───────────────────────────────────────
種 粒 性 狀 豆 餡 性 狀
年期 品種 (系) ──────────────────── ──────────
千粒重 容重量 硬粒率 種皮率 種皮色 製餡倍數 色澤 風味
(公克) (公克) (%) (%) (倍)
───────────────────────────────────────
高雄 6 號 148 831 0.4 9.8 2 3.60 2.0 2.3
79 高雄 3 號 152 822 0.2 10.1 2 3.46 2.3 3.0
高雄 5 號 140 813 0.7 10.2 3 3.50 2.0 2.7
───────────────────────────────────────
高雄 6 號 149 830 0.2 9.3 3 3.62 2.3 3.0
80 高雄 3 號 153 821 0.2 9.0 2 3.74 3.0 2.0
高雄 5 號 143 813 0 9.1 3 3.64 2.3 2.0
───────────────────────────────────────
高雄 6 號 149 831 0.3 9.6 3 3.61 2.2 2.7
平均 高雄 3 號 153 822 0.2 9.6 2 3.60 2.7 2.5
高雄 5 號 142 813 0.4 9.7 3 3.57 2.2 2.4
───────────────────────────────────────
註:種皮色:3=鮮紅,2=赤紅,1=暗紅。豆餡色澤及風味:3=上,2=中,1=下。

九、品種特性:根據歷年秋裡作試驗調查資料,高雄6號之主要特性如下:

植物性狀
?植株型態:株高33~56公分,平均41公分,主莖節數9~12節,最低莢位離地面
13~17公分,平均約15公分(圖3)。
?莖:未成熟莖綠色,成熟莖淡黃色,第四節以上部分被有淡黃色茸毛。
?葉:小葉片圓形,但8~9節以上部位葉先端長而尖,且部分葉片兩側葉緣呈裂
痕狀,成熟時落葉性良好。
?花:淡黃色。
?莢:未成熟莢綠色,成熟莢淡黃色,莢長6~13公分,平均10公分,每莢種子
6~11粒(圖4)。
?種子:圓筒形,種皮鮮紅色,種皮率平均9.6%,種臍白色,千粒重143~164
公克,平均152公克,屬中粒型,容重量831公克/公升(圖5)。

農藝特性:
?生長習性:播種後4~6天發芽,32~38天始花,53~67天止花,屬有限生長型。
?生育日數:84~98天,比高雄5號晚熟2~4天。
?成熟性:屬中熟種,成熟度整齊一致。
?種植適期:高屏地區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台南地區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抗病性:對白粉病為中抗,具較強之耐病性。
?適應性:適於高屏及台南地區秋作或秋裡作,坋質壤土、壤土及砂壤土等地栽培。
?子實產量:每公頃產量2,000~3,300公斤。

高雄6號之優劣點
優點:
1.植株在推廣品種中最高大,比高雄5號高約5~8公分,最低莢位14公分以上,
不徒長,且落葉性佳,具有適於機械收穫的優良農藝性狀,尤其可補救台南地
區高雄5號因植株過矮不利於機收作業的缺陷。
2.較過去品種更適於稻田裡作不整地省工撒播栽培,達到降低生產成本之目的。
3.具高產潛能,相對於高雄5號之增產率,在高屏地區為7%左右,而嘉南地區
表現更佳,有助於紅豆栽培區域之擴大,增加省產紅豆供給面。
4.子實千粒重約 150公克,大於高雄5號,且外觀品質及加工適合性均良好,符
合消費需求。
缺點:生育期比高雄5號晚熟2~4天。

十、栽培管理要點
適栽地區及土壤:適於高屏、台南地區秋作或秋裡作,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
之坋質壤土、壤土及砂壤土等地栽培。
播種適期:高屏地區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台南地區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播種與密度:秋裡作不整地穴播之行株距依稻樁30×20公分,每穴3 株。稻田
裡作撒播栽培之播種量每公頃80公斤,須充分覆遢_草,每隔4 公尺左右開一
小溝,隨即灌水維持12小時至24小時後排乾。台南地區秋作整地栽培時必須開
溝築畦,溝寬約20公分,畦面80公分種2 行,或畦寬120公分種3行,株距15公
分,每穴3株。
施肥:每公頃三要素施用量N40~80公斤、P2O530~60公斤、K2O30~60公斤。
氮素之35%及磷、鉀肥全量當基肥施用,剩餘氮肥分別於播種後20天及開花初
期,各施用30%及35%。
除草:播種後二天內,噴施萌前殺草劑,若田間已發生雜草或再生稻時,應同
時噴施萌後殺草劑。播種後15~20天,當禾本科雜草萌芽3~5葉,或再生稻發
生時,施用選擇性殺草劑(施用藥劑請暫時參考農林廳植物保護手冊雜糧作物
部分)。
灌排水:視土壤質地,地下水位高低及田間乾濕狀況酌予灌溉1~3次,但田間
應避免積水超過一天。
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為白粉病,低濕地易發生根腐病。虫害有夜盜蟲類、莖
潛蠅、葉潛蠅、毒蛾類、紅蜘蛛、蚜蟲、及豆類花薊馬等,其中以豆類花薊馬
對紅豆威脅最大,必須於開花期注意防範 (施用藥劑請暫時參考農林廳植物保
護手冊豆類部分)。
收穫:當葉片變黃脫落,莢果乾燥時為收穫適期,利用豆類聯合收穫機,於晴
天上午10時左右待露水消失後開始作業。

誌 謝

本品種選育期間,承台南區農業改良場李文輝先生協助區域試驗,台灣省農
業試驗所曹文隆先生資料分析,聯夏潮州食品工廠謝明貴廠長加工適合性測定,
本場鄭榮賢課長協助肥料試驗及曾慶德先生、廖蔚章先生辦理白粉病檢定,雜糧
研究室鄭富榮先生、林登雄先生協助田間管理,謹此一并誌謝。

參 考 文 獻
1. 徐錦泉、陳玉如、林招蓮. 1989. 紅豆栽培技術改進之研究. 雜糧研究年報
p257-261。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2. 徐錦泉、陳玉如. 1992. 紅豆不同品種對撒播栽培技術與密度之反應. 高雄區
農業改良場研究彙報4(2):19-25。
3. 張魯智. 1969. 試驗技術。
4. 蔡文福. 1988. 紅豆.世界之紅豆文獻摘要. 第一輯p9.科學農業社編印。
5. 農林廳. 1989. 雜糧作物育種程序與實施方法 p31-37。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6. 農林廳. 1981. 台灣農業年報 p119。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7. 千葉一美. 1991. 作物育種食品加工-小豆. 農業園藝66:65-69。
8. 千葉一美. 1991. 豆類品種-小豆. 日本豆類基金協會. p184-185。
9. 村上寬一. 1985. 作物育種理論方法。
10. 相馬 曉. 1988. 北海道小豆品質現況問題點.雜豆時報39:16-3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