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過動兒動輒得咎? 93.10.28(四)   總有一些小朋友,經常會坐不住,話又多、上課不專心,是公認的搗蛋鬼或 好動份子,這些小朋友可能就是患有俗稱「過動兒」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根據國外的統計,過動兒發生率在百分之五至十之間,那在台灣地區小二小 三的學童當中,大約有百分之七是屬於過動兒,但多沒有被診斷,即使診斷為注 意力不足過動症,接受治療的比率也不到二成。   醫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一種早發性神經精神疾病,一出生就存在, 只是在不同的生長時期被發現,到目前為止,發病原因不明,但認為可能受遺傳 等因素影響。   當然,這些診斷是必須結合多方面的資料,包括父母、老師及孩子本身的紀 錄、觀察,然後再由精神科或是兒童心理科醫師的臨床診斷。   醫師指出,並不是所有調皮的孩子都是過動兒,過動的主要症狀,好動不是 唯一,這還包括了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健忘、心不在焉,功課經常的寫不完 等,而孩子不是故意的,他是真的無法控制自己。   不專心、過動和衝動是過動症的三個主要症狀,衝動是指沒有耐心、搶答、 插話、不喜歡排隊又好管閒事,情緒控制不好。目前過動症的治療,包括行為治 療及藥物治療,兩者相輔相成。   國內對於過動症的治療普遍有迷思,主要是排斥吃藥,認為孩子長大就會好 了,還有一些長輩會認為是「媽媽不會管」,才讓孩子吃藥來推卸責任。   事實上,父母的教養方式並不會影響孩子發病。近十年來國外追蹤發現,即 使過動症狀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緩解,但是不專心和衝動的症狀仍然會持續。   將近有三分之二的過動兒到了青春期,仍會出現相關症狀,這時課業壓力加 重,功課做不完和學業退步的情況將會更加的明顯,還可能出現焦慮、自卑或說 謊、打架、反抗、曠課等行為,這些影響甚至會持續到成人。   治療過動兒,好動不是唯一治療目標,這還包括注意力集中、減少衝動,低 年級病童自我控制能力較差,服藥可以幫助改善。但要父母接受外表正常的孩子 必須天吃藥,的確是不容易。   目前對過動症治療藥物,以中樞神經興奮為主,有時也要看患者的狀況,考 慮別種藥物,比如合併強迫症的人,可能使用抗憂鬱劑、有焦慮症狀的人,給予 抗焦慮劑等。   當患者年齡愈來愈大,也不希望同學看到自己服藥,目前長效中樞神經興奮 劑已經出現,藥物成分與短效藥物是相同的,可持續十二小時,每天只要服藥一 次。不論是長效或是短效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服藥副作用包括胃口變差、腹痛、 頭痛等。   管教雖與過動症發病方式無關,但會影響後續發展與預後,父母仍需費心學 習如何與孩子相處,也需要社會與學校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