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青少年情緒管理 93.07.15(四)   您今天有和孩子說過話了嗎?親子之間的互動向來引人關注,但是在現在的 台灣社會,父母親忙著工作賺錢,孩子忙著上課、補習,大家都很忙,親子之間 能夠互動的機會真是少之又少。   傳統心理學研究非常重視親子間的依附關係,對子女行為的影響,在青少年 發展過程中,父母角色對孩子行為的認同與學習更有一定的影響。   根據調查統計青少年與父母的互動,顯示青少年與父親互動的時間最少。根 據今年資料分析中發現,一般青少年在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和父親交談33分鐘, 到了周休二日,交談的時間增加為52分鐘,但是偏差青少年在平常日與父親交談 的平均時間是27分鐘,假日則增加為42分鐘。但值得注意的是,百分之三十點一 的偏差青少年在周一至周五不曾與父親說話,到了假日仍有百分之廿六點三偏差 青少年不曾與父親交談,和一般青少年差了百分之七點三。   因為冒出滿臉的青春痘、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因為和同儕關係生變、因為討 厭父母每天吵個不停.... 等等,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調查發現百分之廿 八點五行為偏差青少年認為自殺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百分之五曾有自殺的念 頭,值得注意的是,百分之四十五差青少年會想要傷害自己的身體。   調查結果發現,百分之七十四點八的偏差青少年及七十九點五的一般青少年 曾在生活上感受到困擾;困擾偏差青少年的以情感問題佔第一位,其次是升學問 題,再來是親子間的問題;一般青少年來說學校功課是最大的困擾,其次是情感 問題。   當青少年在生活上遇到了困擾時,百分之三十的偏差青少年表示會情緒低落 及沮喪、百分之十八會易怒、百分之十三點九會注意力不集中、百分之五會有想 自殺的念頭,和一般青少年百分之十二易怒、百分之三點八想自殺都要來得高, 顯見偏差青少年的情緒問題是值得關注的。   社工人員在實務經驗中發現,青少年的自殺問題嚴重,依程度看來輕微的自 殘反而容易忽略,但是會自殘的孩子反而容易被忽略,但是會自殘的子卻很可能 就是自殺的高危險群,所以大人必需要多加關注。   自殺死亡率居高不下,根據衛生署統計,在九十二年有三千一百九十五人自 殺身亡,比去年度增加了一百四十二人,增幅約百分之四點六五,但扣掉年齡老 化等人口結構因素後,標準化死亡率則增力了百分之一點六七,而且男性自殺死 亡人數是女性的兩倍。   衛生署指出,自殺死亡率持續增加,九十一年每十萬人十三點五九,九十二 年上升到每十萬人十四點一六,男性佔了百分之六十七,是女性百分之三十三的 兩倍之多,以年齡區分,廿五歲到四十四歲比率最高,其次是四十五歲到六十四 歲。   自殺的原因很多,但是一般來說,八成自殺的人都有重度的憂鬱症,或是本 身有藥酒癮、邊緣性衝動性人格異常,或是遭遇生活事件打擊,因此,衛生署打 算在社區內投入大量受過訓練的專業人員,針對該社區曾經自殺未逐的人或經醫 師檢有自殺危險的人進行個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