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孩子克服憂鬱 93.01.29(四)   相信有很多的父母會看到孩子發呆或是一語不發時,就會去催促他們趕快去 看書呀或是趕快寫功課,要不然就說,你幹麻整天在那兒發呆呀,去找同學打球 或玩哪。   也有孩子每天早上都要父母叫他起床,有時看起來好像是賴床,其實可能是 失眠,體能不佳,爬不起來,甚至有的是因情緒憂鬱,失去了上學的動力。   根據調查,六成八的國小孩子表示他們經常不開心,也有四成的孩子不會與 人分享自己的心事,遇到生氣或難過的事情就埋藏在心裡面。將近七成的孩子經 常不開心,這代表了許多孩童正度過灰色的童年,雖然不至於受虐、疏離,但是 也沒有感受到被了解、被支持。   父母疼愛孩子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當父母在管教上束手無策時,想到尋求專 業的人來協助,這也是很正常的事,只是有時孩子他不需要勸導去寫功課念書, 他也不缺乏被父母關愛,可是事實上,他卻失去了學習的動力,這可能是因為得 了「兒童憂鬱症」的緣故。   孩童的情緒狀態再也不是父母想像中單純了,越來越多的學童自殺事件,越 來越多孩童不快樂的數據,正顯示了父母是需要增加更多這一方面的資訊,並且 改變過去刻板的教養方式。   如果孩子顯得鬱鬱寡歡,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來,可千萬不要一昧的去責 罵、去批評,因為那只會加重孩子的挫折感,尤其是孩子自己也弄不清楚發生了 什麼事,他也不會去表達真正的感受,這時孩子所需要的是得到父母師長的協助。   「兒童憂鬱症」的形成,有的可能是大腦中某一些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也有 可能是自我要求太高,也有可能是家裡面發生了重大的事件,而讓他難以承擔。   憂鬱症的孩子通常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感到無助、失望,甚至於絕望。 這時他們所需要的是大人從彈性的作法、溫暖的同理得到引導,其且從有趣、輕 鬆的活動中享受成就感。   那焦慮症的孩子,一樣也是失去笑容的孩子,但是著眼點就不大一樣了,這 類型的子除了生理因素影響,通常對「未來」即將要發生,或不一定發生的事感 到擔心,也就是過度誇大了「未來」即將要發生,或不一定發生的事感到擔心, 也就是過度誇大了「結果」的可怕,因而焦慮不已。   例如說他會擔心被遺棄,擔心考試成績不好,擔心新的環境會交不到好朋友 ,害怕眼前狗會咬他,害怕搭電梯會突然的停電等等,父母為了降低孩子的焦慮 ,就極需要有很大的耐心來陪伴孩子,以積極而適當的方法來度過挑戰,讓孩子 發現其實事情的真相,並不是想像中那麼樣的可怕。   憂鬱情緒和焦慮情緒也有可能會交互出現,失去笑容的孩子有時就會陷在自 責、失意、緊張、恐懼等各種的情境中而痛苦不已,所以父母這最需要的就是要 分辨孩子的情緒狀態和行為模式,配合醫院的療程,從情感上、認知上、語言提 供孩子最正面的支持,多管齊下,陪伴孩子走過童年的暴風圈,儘早讓人生雨過 天青,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