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綠文化的建立  93.6.8(二)   綠美化其實就是創造社區的人文空間,提供社區居民貼近生活化的活動場景 ,讓居民交流,產生互動,而有共同的生活交集,在此人文空間的薈萃之下,有 社區精神的傳遞與歷史的建立,以創造出社區的綠文化。   社區居民對於週遭環境的認識、了解與熟悉,是社區文化萌發與延續的基礎 ,例如社區內的廟埕、祠堂、舊建築、街道、老樹、古井、風土人情、老鄰居等 等,都是社區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在社區綠美化的過程中,將綠資源與人文資源相結合,方能造就社區 的綠文化,如此,既有的社區地貌、景觀、建物與自然物才能在所謂「進步、文 明」的步伐中,留下自然歷史與人文歷史的足跡。   綠美化材料的選擇以原生植物或本地植物為主,並應與社區環境資源相配合 ,如植栽環境、地文特性,歷史文化與經營管理的配合。   台灣各地的珍貴老樹如茄苳、樟樹、楓香及榕樹等,在居民敬畏、信仰、感 恩、遮蔭、地標或是利用價值不高的情況下得以保留,而成為社區居民共同的生 活經驗,也是早年多數人的童年回憶。   民族植物、老樹與社區居民生活的結合,可視為有機形式的綠美化材料,在 居民世代傳承間,活化了綠美化的內涵。這種老樹或民族植物,與建物、廟宇、 紀念碑等不同,可以視為文化樹或精神植物,除了文化與生活外,尚增加了自然 的內涵,並記載著社區發展的歷史。   綠美化的重點在於善用綠化資源,了解社區內的資源特色,尤其對於居民的 了解、溝通與動員,都是綠美化的行動力來源。愛護社區內的自然環境,配合解 說方式,主動導引民眾欣賞社區內巨觀與微觀的美化景點。   用心維護具有歷史價值的綠化資源,善待老樹與本土化綠化材料的使用,都 是發展社區綠文化的具體做法。   生態原則是社區綠美化的最高指導原則,如何能夠創造一個節省能源、金錢 、勞力、又符合生態平衡的綠美化體系,是需要大家用心體會與實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