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開發利用管制  93.11.23(二)   台灣的確處處是美景,面積不過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卻擁有許多種地形地貌 ,海岸、山巒、峽谷、盆地、沼澤、湖泊、火山、冰斗...,不一而足,令人嘆 為觀止。只是相較於歐亞、美洲和非洲等古老大陸,台灣太年輕了,顯得奔放有 餘,沉穩不足。   由於造山運動還在進行中,地震和土石流如揮不去的夢魘,更使得台灣像是 一個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少年,未來的發展也許不可限量,也可能一失足成千古 恨。   台灣好不容易才脫離九二一大地震的陰霾,不幸卻在七月二日遇上敏督利颱 風所造成的百年首見大水災,災民們面對生命與財物的損失,不過首要之務的重 建工作仍然有待更多、更快的投入與努力。所有的重建工作中,除了受難家庭與 個人住所及工作的安頓外,更重要但也是棘手的是土石流的問題。   自九二一大地震之後,土地位移卻未曾間斷,有些地區水平位移達六公分。 地殼的明顯移動仍然可以測得,其實環太平洋四周,無論是美國加州大斷層或是 日本、台灣等地的活動層都不斷蠕移。   我們對於山坡地的過度開發與使用也是造成土石流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更令 人憂心的是,隨著人們不斷拓墾的腳步,山區已種滿了許多的經濟作物,這些經 濟作物明顯帶來負作用:嚴重水土保持問題。而這些作物在高山地區的分布已由 中部山區擴展到東部山區,因而若在東部山區發生嚴重的土石流問題時,我們不 應覺得訝異。   台灣位居板塊交界處,造成綺麗山河及獨特氣候,對震災、風災特別敏感, 所有開發建設必須比其他國家更考慮先天的條件。其更促使政府實應重擬一套「 國土環境法」,從跨氣象、生物、地質等科學思考來進行國土防治。   台灣地區山高坡度陡,河流又多湍急,豪雨之後山坡地的土壤流失十分嚴重 ,土石流更挾帶著巨大的威力橫掃山谷前緣的村莊,甚至吞噬整個部落。   另山區農民的生計問題當然不能忽視,但是很明顯的,土地的不當開發必然 會導致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何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應該是政府與民眾都要嚴肅思考的問題。   要解決現存的問題,當然要有政府的超然立場和機關的配套措施,總之,一 切正考驗政府的施政和智慧。在現代化的社會中,我們高度強調個人的自由與利 益,但尊重自然、調和自然的觀念或許更應該成為我們社會深層的一種文化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