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蔓澤蘭之生態習性及蔓延監測  93.10.5(二)   小花蔓澤蘭為多年生草質或稍木質藤本植物,莖細長且多分枝,呈匍匐或攀 緣狀,葉片三角狀卵形,邊緣具有數個粗齒或淺波狀圓鋸齒。   近年在台灣中、南部及東部野外常見攀爬在曠野、路旁、邊坡、檳榔園及荒 廢農耕地或果園,大面積的覆蓋在地面或林木樹冠上,成為新的入侵雜草並造成 嚴重危害。   小花蔓澤蘭適合生長在年平均溫度攝氏20度以上地區;土壤含水量在15%以 上時其植株生長旺盛,基本上是一種嘉濕及趨光性較強的植物。   當林分鬱閉度在50%以下時,危害情形普遍嚴重;在50%以上者,危害情形 逐漸下降;在林分鬱閉度達80%時,則幾乎無小花蔓澤蘭生長。   目前台灣地區的小花蔓澤蘭常見入侵於低海拔人工林、次生林及保安林,尤 其以靠近山區鄉鎮內的荒廢果園、檳榔園、廢耕地、路旁及邊坡等地受害較為嚴 重。喜好繁生在陽光及水分充足的開闊地環境,較粗壯的植株即會往上攀附在林 木的樹冠上,藉以爭取更多的陽光以利其生長。   小花蔓澤蘭在入侵地區到處蔓延肆虐,許多植物都被它纏勒覆蓋而死,或因 光合作用受阻,使樹勢衰弱「窒息」而死,直接競爭原生物種生存棲地,導致原 生態系的生物多樹性受到侵害,嚴重影響當地物種多檥性的維持及穩定。   經由僱用當地原住民及失業人士協助歌除小花蔓澤蘭面積達16,000公頃。實 施以來已能有效抑制其蔓延及危害,使2003年的蔓延危害面積降至48,513.86公 頃,比2002年減少8,333.92公頃,危害面積超過10公頃以上之縣市區域亦降至14 個。   小花蔓澤蘭以其優勢的大量種子繁殖、風力傳播方式,配合強勢的無性繁殖 策略,並輔以高光合效率的生理基礎,而有著極大的生產力和散播能力,成為極 具侵凌性的入侵植物,並已在短時間內肆虐全島的平地及低海拔山區,導致農地 、果園、人工林及保安林等受到相當之危害,造成社會及經濟層面的重大損失。   甚至可能因植被的組成和結構改變,進而影響本地物種及生態系多樣性的穩 定和維持。必須用審慎的態度積極地處理,才能有效避免台灣陸域生態受到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