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種子的發芽促進與育苗管理  93.4.27(二)   樟樹屬於梓科之台灣本土原生樹種,分布廣闊,常見於北部海拔1,200公尺 和南部1,800公尺以下的山地及平地。   樟樹木材或枝葉除可供提煉樟腦油外,木材亦為造船、櫥箱和美術品之上等 材料,且樹形優美,為優良之行道樹與綠化樹種。   樟樹果實成熟期在9∼10月間,南部則晚至11月。利用雙氧水 (H2O2)處理則 採收的新鮮種子,可打破種子的休眠,使其在短時間發芽。   種子的發芽處理方法,首先將成熟果實放入尼龍網袋中搓揉,以分離種子和 果肉,用水洗淨,同時除去浮在水面的空粒種子。洗淨的種子不需要乾燥,直接 用15%雙氧水處理約30分鐘。   處理後將雙氧水倒掉,用清水沖洗數次,直到無氣泡產生為止。由於雙氧水 是強氧化劑,進行處理時需戴上手套以避免接觸皮膚。   種子在採收後先給予3-4個月的5℃濕藏,待第二年初春時取出用雙氧水處 理,而後直接播種在育苗床上,不但發芽整齊,管理方便,且可以增加種子的發 芽率。   移苗方法是將幼苗移植至裝有土壤混合有機堆肥之容器中。初期苗木上方覆 蓋遮光率40%的遮光網,以減低陽光直射。早晚各澆水一次,必要時可增加澆水 次數。   一般在20天至1個月苗木正常生長後,即可將遮光網移走,以讓苗木迅速生 長。此時苗木能適應較乾燥的環境,澆水次數一天最多2次。在正常管理下,一 年生實生苗的苗高可達50公分,可出栽造林。在苗圃階段需注意追加肥料和病蟲 害的防範,以保證苗木品質優良。   苗圃病蟲害防治方面,在樟樹上曾發現立枯病、炭疽病、葉枯病和白絹病等 病害。立枯病的防治:種子用益樂汞1,000倍稀釋液,浸種1小時,陰乾後才播種 。苗床消毒每平方公尺用200∼300公克之工業用土壤酸化劑硫酸鋁或硫酸亞鐵, 加水4公升溶解後灌注。   播種前12天,苗床再條狀開掘15公分深之土穴,每平方公尺均勻灌注斯美地 (vapam)原液30亮升之稀釋100倍液,並即行封穴灑水。其他病害可用鋅錳乃浦、 免賴得、依普同或撲滅寧等殺菌劑防治。   蟲害方面有樟白介殼蟲、埃及吹綿介殼蟲等介殼蟲類。可用有機磷劑如44% 大滅松乳劑稀釋1,000倍,或用氨基甲酸鹽藥劑如90%納乃得可濕性粉劑1,500倍 等防治。樟葉蜂幼蟲可用捕殺幼蟲方法,或濆灑50%加保利可濕性粉劑500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