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建設與保育  93.4.6(二)   山坡地的濫墾,怵目驚心的檳榔和高山蔬菜,不但無法涵養水源,更因耗去 灌溉水源,正吞噬美麗台灣的地表,以及數不清錯誤的治山防洪和河川治理方法 ,在加劇了水資源涵養的破壞。   台灣河川水資源開發程度低,有將近82%的降雨皆流失,尤其屬本國第二大 流域之高屏溪流域,開發程度僅12%遠低於平均開發度的18%。   在河川治理中適時加入連續低矮固床工或低矮攔水堰設計,其投資小、興建 簡便且對環境衝擊小,每年定期清淤,形同小小貯水池,一方面可減緩河川坡度 ,一方面截住河水。同時,也可依地形向外施作一些引水便道,將河水引到高灘 處,甚至引至河道之外,並以天然石塊切截成為一連串小小水池,即可供民眾安 全親水和戲水之用。   在國有海岸林中,儘可能開渠道導入瀕臨抵達大海的可水,使之以簡單的生 物生態池方式存在海岸林當中,並兼作林木灌溉、防火、景觀美化、補注沿海地 下水層等功能之用,此可同時減少海邊地層下陷和鹽水入侵地下水層之害,可謂 一舉數得。   台灣治水工程中運輸調節全島東西或南北之送水設施的興建則仍大嫌不足, 僅見烏山頭水庫與曾文水庫可串通,另外高屏堰水可經由南化水庫引進台南縣, 除此之外水源調度均遭到阻礙,尤其颱風期間常常某些水庫急需洩洪,某些水庫 仍在望水興嘆,卻不能互通有無。如能儘快完成全島水源的輸送設施,對截長補 短,排除區域旱象大有作用。   尤其農業用水表面上是用了很多水,實際上台灣的水資源全是靠農業涵養, 森林是「天然大海綿」,農田是最佳地下水滲入之地,農業用水並非全都把水「 用」掉了,實則大半都回歸地底下成為地下水資源。   以開源節流的邏輯視之,想辦法留住老天所賜的雨水,盡力調控和節約用水 ,才是正確的做法,以台灣年雨量2,510公釐計算,只要多留住5.8%的雨水,全 年就可足夠支應多一倍的消耗性用水量約52億立方公尺了。   但願民眾和政府都能同心協力,全力開發保留住珍貴的雨水並惜用得來不易 的雨水資源,讓台灣處處有淨水,洗滌環境和民心,共同創造真正的台灣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