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重要病害及防治 93.01.12(一)   栽培茄子期間從幼苗至採收,除肥料管理外,另有許多病蟲害問題發生。幼 苗立枯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莖基部,偶有子葉萌芽時受害,造成黑褐色病 斑。在播種期發生時,莖基部地際部組織會萎縮變細,呈暗褐色。   幼苗立枯病防治方法,清除並燒毀罹病株,於種植前使用80%得恩地可濕性 粉劑,1∼2公克/公斤,種子拌種。   細菌性青枯病屬細菌性病害,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土壤pH 值在 6.6時發病最嚴重,移稙茄苗時,土壤殘株內的病菌可在根圈周圍繁殖,並藉根 部傷口侵入,而田間灌溉水,為加速病害傳播主要原因。   為害葉及莖部,其發病初期白天高溫,先有部份葉片萎凋,夜晚或雨後恢復 ,連續幾天後下位葉片會脫落,而上位葉與新葉萎凋,最後全株呈青色枯死,由 近地際部的莖部橫切,可觀察到維管束褐變,如用手擠壓有白色黏性物溢出。   細菌性青枯病防治方法,減少淹水次數,以滴灌方式給水,輪作水稻。淹水 並與氰氮化鈣 (黑肥)做全面撒施配合,且需21天以上才可種植茄苗。   白粉病多發生於秋冬之際,以11月至翌年2、3月最容易發生。白粉病主要為 害葉部,偶然發生於果柄或果實上,常於葉片表面形成白色徽狀圓形斑點,會造 成葉片乾枯,並導致植株生長勢衰弱,為害嚴重時會使植株死亡。   白粉病防治方法,儘量避免密植,保持園內通風良好,可減少病害之發生。 發現病株,徒手拔除並燒毀。白粉病之藥劑防治,於發病初期開始施藥,如 10.5%平克座乳劑3,000倍,以後每隔7天施藥一次,連續3∼4次;5% 菲克利水懸 劑2,000倍,以後每隔10天施藥一次,連續5次;12%邁克尼乳劑4,000倍,以後每 隔7∼10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以後每隔10天施藥一次,連續3次;上述藥劑任 選一種噴施,且採收前14天停止施藥。   台灣由於高溫多濕,冬季又低溫來降低病原菌之密度,疫病之發生一般十分 猖獗。茄子果實疫病於適溫高濕 (20∼25℃,相對濕度90%以上時)之環境適合發 生,全年均可發病,但以降雨頻繁之夏秋時節發病較嚴重,可能於短期內造成茄 果大量罹病、落果。   果實被害後,表皮初呈褪色水浸狀塊斑,病斑褐化迅速擴展成大型圓斑,果 實斷落,或整個果實掉落地面,病斑上略微長出白色徽狀物,病菌並向果實內部 蔓延,切開後可見果肉褐化。   疫病防治方法,地面鋪蓋稻草,或覆蓋不織布、銀色塑膠布等,阻斷病菌孢 子飛濺至果實。架高果實,清除罹病果實後燒毀或掘深溝掩埋,勿棄置於溝渠中 。藥劑防治:於雨季來臨前,在灌溉水溝渠中,施用4-4式波爾多液,消滅遊走 子;或參考茄果類蔬菜疫病之防治藥劑,但須注意安全採收期,避免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