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談孩子尿床怎麼辦 92.05.1(四) 其實尿床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找到尿床的原因然後加以治療。 對,目前尿床的治療包括口服藥、放鬆擴約肌的生理回饋訓練和 手術治療,只要對症治療,大部份的患者這尿床的問題都可以獲得改 善。 醫師表示說:如果是便秘或膀胱炎導致的尿床或排尿問題,通常 給予軟便劑或抗生素治療,就能夠痊癒,其他常用的藥物治療包括抗 利尿激素、抗乙醯膽鹼藥物、三環劑,其中最常用的是抗利尿激素, 能使夜間尿液減少,使用後九成孩子的尿床問題可立即改善,能解決 尿床兒出門露營或在外過夜的疑慮。 抗乙醯膽鹼藥物針對膀胱容積小的人效果較佳,不過偶爾會有口 乾、臉部潮紅等副作用;抗憂鬱的三環劑由於會導致心律不整,曾有 小孩子誤食過量,心衰竭致的案例,目前是較少用的口服用藥。 另外,還有一O%的尿床的人是膀胱的擴約肌協調性不佳、放鬆 不良,目前部份醫院藉由放鬆擴約肌的運動,來配合生理回饋法來改 善,有九成的患者可以獲得改善。 除了膀胱的擴約肌出了問題,也有一些患者經檢查發現是膀胱出 口阻塞,出現類似老年人攝護暖肥大症狀,或是先天膀胱頸狹窄、先 天尿道環狀阻塞等問題,需要進一步由手術治療。 所以呢,醫師提醒這些患者,這些手術大多屬於難度不高的小手 術,患者需要因害怕手術而延誤治療時機,否則容易因泌尿道反覆感 染或尿液迴流,對腎功能或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害。 不少家裡有尿床孩子的父母,多半會限制孩子的喝水量,年夜也 會起身好幾次,叫孩子起床尿尿,醫師說:這些都是錯誤的觀念,其 實睡前兩小時限制孩子的攝水量就可以了,半夜叫孩子起來尿尿治標 不治本,反而影響到父母和孩子的睡眠品質。 有不少的尿床兒自己不敢喝人,那家長呢也會控制他們的喝水量 ,其實水喝太少,反而容易導致泌尿道感染,使尿床問題益加嚴重, 正確的作法就是尿床的人,在白天應儘量增加喝水量,以增加膀胱容 量,在睡前兩小時,才減少攝水量,以降低夜間尿床的機會。 此外,台灣的父母習慣在半夜叫孩子起床尿尿,來改善孩子尿床 問題,其實這樣不僅是會影響到大人和孩子的睡眠品質,不見得會有 效果,如果說能讓孩子接受適當的治療,到了晚上,也就不用再調鬧 鐘叫孩子起床尿尿了。 而當父母在瞭解到孩子尿床,多半是生理因素所造成的,對他們 要多鼓勵、少責罵,並且和孩子共同來對抗尿床,這樣多多少少都能 讓孩子感到安心,也比較不會出現退縮的心理。 目前專門研究尿床的專科醫師不多,一般六歲以上的兒童有尿床 困擾,可以到小兒科或泌尿科就診,成人則主要以泌尿科檢查為主, 但如果治療二到三個月,仍未見改善的話,就可以與台灣尿床研究會 聯絡,聯絡電話是:02-2673456轉6351,請專門的醫師來協助診斷及 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