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有毒植物 92.11.12(三) 有很多人認為有毒植物應該是生長在荒山野嶺,平時是很難接觸 到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在我們平時生活環境中就有許多的有毒植 物,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中毒事件。 比如說發芽的馬鈴薯和未成熟的蠶豆就帶有毒性,不小心誤食就 可能造成腹瀉和神經學症狀,又如枇杷、桃、梅、李等植物的果仁, 如食用果肉後連種子一起咬碎,就有可能產生中毒的症狀,其他像在 庭園、道路旁、市區、郊區、海邊或山區,都有可能存在有毒植物的 蹤影,例如夾竹桃、牽牛花、杜鵑花、咬人貓、咬人狗等。 雖然有毒植物生長遍佈的環境非常的廣,但是真正造成嚴重的中 毒事件並不多,依據美國的統計,一年發生超過12萬件以上的植物中 毒事件,但其中只有7%左右需要住院治療,而且所有中毒事件中, 大約七成是發生在六歲以下的兒童。 誤食是中毒的主要原因,部分國人因為有食用民間草藥偏方的習 慣,偶爾也可以看到一些因為植物辨識錯誤或處理不當而導致誤食中 毒的案例。 至於有毒植物中毒的臨床表現,往往由於植物含有多種有毒成分 而呈現多方面的中毒症狀,嚴重的程度也會因為中毒的途徑、植物的 產地、植物的生長週期和植物的部位,而呈現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狀。 常見的中毒症有神經、精神症狀表現的,像大花曼陀羅中毒,就 有可能呈現口乾舌燥、瞳孔放大、體溫上升、興奮和幻覺的表現。 有的以心臟管症狀表現,比如夾竹桃中毒,可能呈現心律不整、 噁心嘔吐,嚴重的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其他有以腸胃道症狀表現,或 是因為接觸而導致皮膚、黏膜刺激和發炎反應等。 一般來說,有毒植物的毒性成分可分為植物鹼、配醣體、氫氰酸 、毒蛋白、酚類化合物、苦味素及酮類化合物、皂配醣體、辛辣味物 質、草酸及蟻酸類物質、揮發性油性物質以及脂類化合物等十一大類 。 不過,不管是那一類植物的中毒事件,一般性的處理原則不外乎 是保持鎮靜,維持基本生命徵象的穩定,然後儘速至醫院接受治療, 最好是能提供中毒植物以供辨識,那接觸的部位也儘量以大量的清水 沖洗,若是誤食,在早期可施以催吐、洗胃等措施,以減少毒性的吸 收。 一般來說,有毒植物中毒很少有特殊的解毒劑,嚴重中毒的就要 靠醫院的支援性治療,等待毒性排泄後自然復元。俗話說得好:路邊 的野花不要採,避免有毒植物中毒之道,主要就是保持距離。 我們的世界因為花草而豐富而多采多姿,只要保持觀賞愛護的心 ,應該不致於隨意發生中毒的事件,千萬不可以因為植物可能會導致 中毒,而恣意的予以破壞砍除,那就矯枉過正了,也破壞了自然生態 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