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破壞容易,復原難 92.10.07(二) 近年來,台灣山坡地土石流危害事件層出不窮;民國52年葛樂禮 颱風引發台東萱野土石流,之後歷經多次災變,直到79年歐菲利颱風 造成花蓮縣銅門村及榕樹村土石流,釀成重大災害,才引起國人高度 重視。 土石流一再發生,似乎成為山區難以消弭的夢魘,之所以成災, 肇因於水土保持出了問題。台灣的水土保持工作,有嚴重的「五濫」 問題,那就是濫墾、濫伐,濫建、濫開道路,以及濫採砂石。由於人 為的破壞,已到了無法無天的地步,使得台灣的土石流災情愈來愈嚴 重。 85年賀伯颱風來襲,瞬間誘發南投縣新中橫公路的土石流災害, 政府和新中橫公路沿線居民,首次嘗到過度開發的苦果,也付出了慘 痛的代價,之後88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助紂為虐,90年桃芝、納莉颱風 相繼襲台,更引發空前的土石流災害。 像九二一大地震的天災,中部山區地層鬆動,崩塌地的源頭地表 裂縫多,豪雨一來,雨水滲入裂縫,造成大褔度崩塌,土石流四處亂 竄,更是造成台灣土石流浩劫的主因。 崩塌地及土石流,其實是大自然的現象。洪如江教授指出,陸地 因大陸板塊的推擠、碰撞或下插傾沒,造成陸地不斷地隆起,但是陸 地不可能無限制的隆起,隆起的陸地最後會被削平作用所平衡。換句 話說,土石流是陸地削平作用的現象之一,主要作用在於平衡大地隆 起。 台灣是全世界物理侵蝕率最高的地區之一,隆起速率和削平速率 都很高,每年的物理侵蝕量,甚至高過黃河流域的平均值。 山區發生土石流,如果附近沒有村莊聚落,沒有保全對像,就無 法也沒必要消滅它,經過一般時間的演替,它會自然復育,土石流不 等於土石流災害,因此水保局近年來治理對像以會對下游造成災害的 土石流為主要流域。 人類面對土石流,應該避開它、順應它,這是整個大自然的倫理 ,我們不遵守,亦即當土石流入侵人類生活圈,或是人類入侵土石流 發生領域時,很容易釀成災難。 對於崩塌地及土石流的整治,國外有不少地方採「源頭處理策略 」,就是從源頭做水土保持治理的作法,利用自然生態工法及就地取 材原則,從事源頭的裂縫填補、逕流排除及下游坑溝治理等系統整治 ,希望防止崩塌地擴大與土石流災害蔓延,增加坡地水資源涵養。 過去整治土石流的工法相當多,例如採用引導、圍堵或阻擋等工 法,另外還有如建置堤防、防砂壩或沉砂池等水工構造法,而90年起 水保局開始針對土石流及崩塌地源頭緊急進行水土保持處理,目的就 是要去除或降低土石流的形成。 強震之後,埔裡地理中心碑中心路上原本大塊崩塌地,如今已綠 油油一片。當地採用打椿編紮、稻草覆蓋工法,91年底完工,目前坡 地綠意盎然,坡地下方的馬櫻丹相當美麗且已沒有石子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