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林鹽沫為害與復育造林 92.03.11(二) 海岸地區之地理環境與氣候條件殊異,造林木常因強風 (東北季 風挾帶鹽霧)吹襲、颱風災害或遭風砂掩埋而受損或生長衰退。 進行海岸、濕地保安林環境之復育及改造,規劃海岸與近海水域 之遊憩空間,提昇民眾公共通行與親海空間,依生態經營原則復育造 林,建造海岸景觀環境林,兼具防風、遊憩及教育等功能,以期達成 海岸綠色長城效果,建設「綠色矽島」。 澎湖縣位於我國大陸與台灣本島之間,在台灣海峽的中央,由大 小六十四個島嶼組成,澎湖群島土地總面積為12686公頃,以往澎湖 地區傳統之造林方式,係由海岸向內陸造林,並以栽植木麻黃純林為 主,但該樹種在冬季東北季風吹襲後,枝梢往往枯死,無法生長至有 效防風高度,且樹齡超過十年時生長即告衰退,防風效果亦大打折扣 。 澎湖地勢平坦,無高山峻嶺作為天然屏障。氣候乾旱少雨且風勢 強大,年平均降雨量1018公厘,年平均蒸發量1868公厘,超過降雨量 甚多。 除每年七至九月常有颱風侵襲外,冬季 (十月至翌年三月)更有 長達六個月之東北季風,平均風速每秒8.5m/s。最大陣風更高達 每秒34m/s。強風攜帶之鹽霧濃度甚高,對造林木造成嚴重之鹽害 。 土壤絕大部份為玄武岩風化而成之沙質壤土,有機質含量極為缺 乏,又經長年沖蝕,土層極為淺薄。 在海岸前端,定砂植物植後3個月,馬鞍籐覆蓋厚度為7.3-15.5 公分,單株最長7.30公尺,試區被覆率83-96%,其生長髮育與海岸 後端沙丘上原有之馬鞍籐殆等,本種於埋砂厚度11公分仍可萌芽。貓 鼠刺蔽覆厚度為42-53公分,砂丘上背風面一年生長之長度為66-230 公分,被覆率85-100%,其生長一年後,堪耐全年堆砂高度70公分之 掩埋。 實行機械整地,將土壤硬碟打破並挖深植穴,施用有機肥,以改 善土壤。 改善以往僅注重建造海岸防風林之模式,改由內陸逐漸向海岸之 造林方式,並徵得軍方提供土地加強造林。 在其林分空隙地點,積極補植鄉土海岸樹種,以造成複層林分, 補救木麻黃純林無法天然更新之缺點。 土壤有機物量很少,加之微生物之活性低,施肥有助木麻黃成活 率之提高,促使土壤之分化,而黃槿與樹青亦有此趨勢,但水黃皮則 無。 改變傳統造林時機,在每年十二月至翌年一月提早整地,二至三 月俟降雨充分即行造林。 慎選抗鹽耐旱之造林樹種,如黃槿、檉柳、小葉南洋杉、木麻黃 、榕樹、樹青、海棗等。 改變以往建造木麻黃純林為主之造林方式,建造複層混合林及實 施生態綠化造林。 以林相改良方式,淘汰枯死老化生長衰退之林木,恢復林地生機 。 積極開發水源,闢建蓄水池,以供澆灌樹木及洗滌鹽霧之用,並 於蓄水塘周邊栽植樹木美化環境,提供民眾休憩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