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腫果病防治方法 92.04.14(一) 桑椹的栽培管理較一般果園簡單、粗放,因此,目前已成為農田 轉作的另一項選擇,尤其近3年栽培面積明顯增加,目前全省約10 0 餘公頃。 大部份採收的桑椹果實均製成果汁、果醬及蜜餞等,亦有釀做桑 椹露,或將果園開放觀光,再加上對桑椹食療的風行,市場的前景頗 為看好,對農業的轉型經營甚有助益,因此,桑椹品質的提昇很重要 。 隨著桑椹栽培面積的逐漸增加,原本不容易有病蟲害發生的桑椹 ,在果實成熟時,便發現部份果實並未轉成晶瑩鮮豔的紫色,反而變 成灰白色且較肥大,小果像爆米花狀,這樣的果實不但影響外觀,不 能鮮食,同時也不能加工,而且只要有一個果實的小果呈現異狀,則 全果毫無商品價值可言,因此,全部被丟棄在果園地面上。 發現這種果實感染了一種菌核病,通稱腫果病。腫果病大多發生 在3、4月間成熟的果實上,亦即第一次花期的果實才會發生。 腫果病僅為害桑椹果實,並不為害枝條或葉片。正常桑椹果實成 熟後為紫色,但被害果實外表先呈灰白色,其小果較一般正常果膨大 ,內生分生胞子,會直接感染果實,後期轉呈黑色木乃伊化形成菌核 ,最後菌核掉落地面在土壤中越冬,於翌春時形成子囊盤,產生子囊 孢子,由桑花的柱頭侵入感染,而造成花被肥大、子房空洞、果實腫 大。所以,若將病果丟棄果園內不清理,無異增加來年的感染源。 腫果病病原菌在有充足的水份及氣溫12至16℃的條件下才能形成 正常的子囊盤,散出子囊胞子,而且此時必須正值桑樹的開花期,才 能侵入感染,引起病害。 摘除腫大果實,集中燒燬。畦面覆蓋塑膠布,收集罹病果實,避 免其掉落土中形成翌年春天的感染源。 果園可參考使用50%草脫淨可濕性粉劑、80%達有龍可濕性粉劑 等殺草劑除草,同時可減少子囊盤的形成,但注意勿噴及桑樹植株。 每年在1至2月間開花期若遇低溫及下春雨時,可參考以50%免賴 得可濕性粉劑或50%免克寧可濕性粉劑等藥劑,輪流噴施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