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區森林水文生態的效應 90.11.27.(二) 豪雨引起之雨水滲透,發生孔隙水壓而失去上述之平衡時,則發 生表層崩塌。然而說森林已充份成長,根系又相當發達,即不會引起 山崩亦不盡然。事實上土壤之發育意味著土壤變厚而坡面會失去穩定 ,假如坡面斜率與土壤力學性質不變,土增厚度達到一定限界時,終 究還是會發生崩壞。 為要能發揮防止表層崩塌功能並要求提高保土功能,首先必須減 輕林內之表層沖蝕;亦即保護雨滴打擊地表,防止逕流之發生、演變 、匯集。能使坡面上端或上游留下來的土砂停止積聚,亦即林木能夠 消除流出土砂的衝擊能量,則緩坡面上的森林亦能充份發揮保土功能 。 具有這種可能性的區域,很容易從地形上辯別出來。在這種地區 盡可能配置胸高直徑大的高齡之林分,像這種複層林分之施業標準應 為非皆伐作業,又在緩坡面上可考慮營造過濾污濁水為目的之防災緩 衝林帶。 森林皆伐和土地利用後產生的沖蝕量偶爾可能加重林地在洪水中 的主要地位,沖毀的林道和河道將泥沙傾洩到下游河道造成日後洪水 位提高的現象,這種沉積的泥濘在城市、水庫和河道本身造成更多的 災害。 喬木和灌水的根系可於某些地區用來固結陡坡的土壤,並在暴雨 期和火災後,有助於防止崩塌作用,但這種效用在極端暴雨中則較小 。 森林的蒸發散量大於其他覆蓋型態的蒸發散量,所以在森林底下 的土壤層被在夏季和秋季是乾燥的,若此時出現製造洪水的降雨,在 森林底下的地表下流量會轉變成停滯蓄水量,則直接逕流的體積在森 林情況會較少,使下游洪峰量可能減輕。 皆伐一個鬱閉林分會使平均暴雨量體積增加約10%左右,大部份 出現在夏季和秋季。當冬季降雨或春季融雪補注土壤層被時,森林的 蒸發散量在減輕直接逕流體積上扮演微小的角色;故從工程設計觀點 而言,森林覆蓋下所提供的更多蓄水量是無足輕重,因為在初期土壤 含水率很高時,無論有無森林覆蓋情形都會出現最大洪水流量。 移除森林後進行連續焚燒、不當農墾、過度牧放或任意開路等土 地濫用方式,會減少入滲作用速率而增加當地洪峰量。入滲作用並非 僅砍伐和移除林木及灌木,更受到森林砍伐後各種措施的影響。 在河川主流上的尖峰流量才是造成洪水災害的導因,森林正因其 對土壤的保護作用而間接具有防洪的功用,至於主要的防洪機制則表 現在林地的水文範疇內;又產生下游洪水的來源,並非水源地區的尖 峰流量,而是由水源區域釋出的暴雨流量體積。森林由於對土壤保水 作用的增加,也由此可見其效用。 降雨在經樹冠、下層植生及林地地被物等截留之後,落於地表的 強度和其量已減少許多,在這水文循環的過程中,也使得大地可以有 較充裕的時間,在雨勢很大的情況下承受降雨而減少水害。 森林枝葉層截留量在成熟松葉林分下約年降水量的5%,而在闊葉 樹林分中約3%,其間的差異量乃是由於闊葉樹枝葉層有較快的分解作 用。當氣孔關閉時,蒸散作用的抗阻力大為增加,但林木並非藉著消 耗新陳代謝能量來運轉蒸散作用的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