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孩子真的不好嗎? 90.7.12.(四) 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聰明、乖巧、坦率,如果看到孩子的成績不 理想,心裡頭就很難過,認為自己的孩子將來沒有希望了。其實這種 掛慮是多餘的,最明顯例子就是在小學時代被老師認為最差勁而不可 救藥的愛迪生,後來卻成了偉大的發明家。還有一位著名的英國首相 邱吉爾,他在小學曾經留級過一次。而根據統計,我國的大企業家以 小學畢業程度的占最多數,而大學畢業的最少。 這就像用智能測驗雖可以測出一個人的智商,卻無法測出一個人 的想像力、創造力與領導力。考試制度也是一樣,考試大部分是測驗 一個人的記憶、分析、推理等等,但是也無法測出豐富的想像力與創 造力。然而要做一個成功的發明家和企業家,必須要有豐富的想像力 、聯想力和創造力。美國的教育口號就是「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 因此在學校成績優良的學生,不一定會有很大的成就。同樣的,在學 校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也不是將來一定沒有出息。可是有許多父母就 只顧學校的成績表現如何,因此對於那些好動、愛玩的孩子,殊多限 制,強迫他們乖乖的唸書,強迫他們把全部精神放在課業上。 德國有一位心理學家黑茲瓦從兩歲到五歲的兒童中,比較會反抗 的與聽話的孩子共選了一百名,做追蹤調查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在幼 兒期比較會反抗的兒童,百分之八十八意志堅定並且能夠依自己的判 斷去處理。相反的,在幼兒時期不反抗的孩子,到了青年之後能夠依 自己的意志去處理事情的只有百分之二十四,而大部份的兒童長大後 大都變成依賴性強的人。因此我們對兒童的教育不要處處干涉兒童的 行為,盡量鼓勵兒童使用自己的腦筋去思考,培養他的獨立性,養成 遇事能夠自己決的能力。如果在這時期只是禁止孩子的調皮、搗蛋的 行為,而不加以疏導,以父母的權威抑壓孩子的反抗,迫使他服從, 這樣的話,孩子會變成懶得自己去思考,也會失去自己克服困難的能 力,使兒童變成缺少獨立與自律性,而依賴性強孩子。所以父母不要 看到孩子很聽話,就感覺高興。其實獨立性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有許多教育家認為聰明的人,就是具有獨立性的人,因為有 獨立性的人才能適應新的環境,而依賴性強的人是只有在被保護的範 圍之內才能夠得到安全感。因而不容易去適應新的環境,縱然他有多 大的能力,若不能適應新環境的話,他的能力就沒有辦法完全表現出 來。現在大部份的家庭因受家庭計劃的影響,孩子都很少,因此容易 過分的保護孩子,這樣會使孩子變成溫室的花朵,經不起考驗。這樣 的孩子離開了父母就無法獨立,遇到困難的時候就缺少克服困難的勇 氣。 在日本,有一個女子大學的教授發現,從幼稚園到中學成績都很 優異的三個學生,進了高中之後,大家都認為將來一定會考上一流的 大學,結果一個人患了神經衰弱,一個人不肯上學,還有一個中途退 學。在美國也有這種例子。這是由於課業的負擔過重,而又缺少克服 困難的毅力,缺乏堅忍的性格所致。所以不要以為,孩子的成績好, 或是非常聽話,做父母的就可以放心了。 有些大人對喜歡問東問西的孩子覺得很討厭。很囉嗦,總是以「 小孩子不懂事,不要亂問。」或「你長大自然就會明白。」之類的話 來搪塞。其實發問的孩子往往就是聰明的孩子,因為他的求知慾特別 旺盛,所以會有這種表現。而喜歡說謊的孩子,不一定都是壞孩子。 因為在幼兒時期,幻想和現實分不清楚,在心裡學上這是「未分化時 期」。這時期的孩子所說的謊話並不是故意的,只是由於將幻想當做 現實才講出來。那麼喜歡說謊的孩子,也就可以說是幻想力強的孩子 ,也可以說是想像力和創造力強的孩子。從以上看來,父母認為理想 的孩子;不一定是真的理想,而認為有問題的孩子,其實不一定是有 問題。所以我們不能以固定的觀點來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