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孩子的飲食 90.3.7(三) 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觀念,不要一味地逼他吃,這才是正確 的長遠之計。父母應該讓孩子了解什麼是健康飲食,如:多喝牛奶既 健康又可以長高、長壯;可樂雖然好喝,但是會長胖,也可能影響身 體健康;果汁很好喝,但是味道太甜會阻礙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 所以,不妨試試有益健康的新鮮果汁? 『教導孩子如何分辨、選擇,並且提供選擇的機會,較能為孩子 所接受,也可減少親子間抗拒、對立的火爆場面。接著,便是觀察孩 子如何做選擇。這不表示,父母就處於被動的立場,父母可以改善現 有環境。當大人不希望孩子吃甜食 (糖果)時,就該在生活環境中完 全拒「糖」的出現,改以提供牛奶、純果汁、餅乾等健康食物。』 從環境、觀念上去做改變,讓「吃」回歸到單純生理需求,才是 徹底解決親子對吃的對立。 孩子不吃時候,通常人人會逼著孩子一定要吃,而且必須吃完。 甚至,不惜用條件交換,於是,吃變成了孩子和大人交換條件的「籌 碼」。吃,一旦變成「籌碼」,那麼問題就消失,也不能徹底解決。 另一個問題,吃讓孩子變成「王者」,因為大人「求」他吃。 以上是孩子不吃,所衍生出來的問題。所以,醫師再度強調:「 讓吃回歸到生理需求的層面」吧!餓了就吃,吃,才會是一件快樂、 自在的享受。 孩子太愛吃,除了要深入檢查是否有生理上的代謝問題。其次, 孩子的娛樂活動是否太貧乏,以致於「吃」變成他唯一的娛樂與快樂 來源。以「吃」為娛樂的孩子,如果只是單純地告訴他「不要吃」, 是無法徹底解決問題,必須增加孩子的娛樂項目、興趣、活動等部分 。 有些獨生子平時缺乏玩伴,自己也不懂得玩的樂趣與方法,於是 「吃」便成為他處理寂寞的方式,這屬於心理層面的問題,要從心理 層面去解決。此外,太愛吃的孩子,父母要了解他所吃的食物種類。 大一點的孩子,對於「吃」所衍生的問題,比較會自我反省、檢 討。然而,對於0至3歲的幼兒,父母不應只是嘲笑孩子太胖、貪吃 ,而是要用各種方法,來引開孩子對吃的注意力,花心思設計各種活 動,帶著孩子一起參與、製作,他就不會一直想到「吃」。 目前,許多國小已開辦「學童減重班」。由這個趨勢來看,吃, 的確逐漸成為親子間的問題。 除了以上所談到的心理、環境等所造成孩子吃問題,生理代謝疾 病、先天症候群等也可能是原因之一,例如Prader-Willi syndrome 的孩子就是食欲中樞生病了。所以這類病童非常愛吃,不可節制地愛 吃,他們的外表特徵是:過度肥胖。 而嬰兒不吃,則可能考慮是否有賁門阻塞等特殊狀況。如果,孩 子真有吃的問題,不妨先至小兒新陳代謝科、小兒胃腸科就診,檢查 是否有生理方面的疾病。如果沒有生理問題,但是孩子仍有吃困擾時 ,就要探討有關心理行為方面,應至兒童心智科就診,找出癥結點, 才能對症下藥,達到確實幫助孩子的目的。如果,孩子身心健康無虞 ,那麼父母是否應該自我反省,學習放棄對孩子吃的焦慮。 綜觀現代孩子的飲食狀況,有很多情形是「本末倒置」的,例如 ,孩子不吃,父母便在食物、牛奶中加糖水來刺激食欲,誘使他進食 。但是長遠下來,卻養成孩子吃甜食的壞習慣。甜食,會抑制食欲, 而且口味愈來愈重、愈吃愈甜,這就是一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父母不應短視地只希望孩子把眼前的食物吃完,而應著重於如何 為孩子建立健康的飲食觀念。 很多時候,大人不小心讓吃變成一種籌碼,這也是原因之一。此 外,有些父母會因為孩子食欲欠佳,就用「開胃藥」來增加食欲,而 孩子的腸胃裡,裝滿了藥物,當然更不喜歡吃了。 醫師提醒現代父母們,讓飲食成為一件既快樂又健康的家庭活動 。現代科技為父母所帶來孩子吃的焦慮,可能是不必要的。提醒父母 ,現代科技只是輔佐的角色,提供育兒參考指數,幫助父母更了解孩 子,而不是控制孩子的食量。 父母應該體認,打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吃就是最基本也最單 純的生理需求。父母相信孩子各種能力愈來愈好,那麼為何認為孩子 生理需求能力愈來愈差呢? 從根本去探討、了解孩子不吃、吃不下的原因,是否運動量不夠 ,還是生活型態太單調無趣了?讓吃,回歸到單純生理需求層面。 如何培養一個快樂的用餐氣氛,並且相信孩子擁有選擇的能力, 如何提供一個健康的食物環境與健康飲食觀念等。不要讓孩子覺得, 父母總是扮演「飲食控制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