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觀葉植物病害 90.8.20(一) 國民生活水準日益提高,除了原為民生必需的農產品外,觀賞植 物也得以藉機由奢侈品轉變為民生必需品,帶動了園藝花卉事業的繁 榮,園藝栽培業者更如雨後春筍般孕育而生。 近年來因需求量急劇上升,對品種的期求也日新月異,伴隨而來 的是層出不窮的病害問題。 疫病是由疫病菌所引起之土壤傳播性病害,最適發病溫度,依病 原菌種類之不同,約在二十至二十五度,高溫或雨後更易發生。被害 部初現水浸狀,組織褪色而褐變。在感染初期,病組織仍保有相當之 韌度,後期患部才腐敗、崩潰、瓦解。 由地際部侵入者主要造成萎凋型病徵,而由葉部危害者,造成葉 枯或莖枯,當高濕度持續時,患部可見白色菌絲體,可與細菌性軟腐 病有所區分。 水分是影響病害發生的重要因子,潛伏在觀葉植物根部或介質中 的疫病菌菌絲或厚膜孢子,在介質濕度過高時,即能在數小時內形成 孢囊且釋放游走子,藉流水、雨水或噴灌水滴散佈到鄰近健全植株。 炭疽病之病原菌分生胞子侵染組織後,初期出現針尖狀褪色小斑 點,後逐漸擴大,顏色加深形成黃褐色或深褐色斑點,光照變化大時 ,常出現典型的同心輪紋病斑。 二十五至三十度最適合其病原菌分生胞子生長與發芽,亦是病害 發生的最適溫度。環境適合時,分生胞子發芽產生發芽管,以附著器 附著於植體表面,產生菌絲直接侵入寄主。當環境極適宜發病或寄主 植物抵抗力衰弱時,可由葉緣水孔及其它自然開口侵入。 葉斑病多發生於高溫季節,初期葉片上產生針狀小斑點,後漸擴 大成圓形,病斑顏色加深,周圍有黃暈產生。與健康部位組織界限分 明,後期病斑可見黑褐色粉末狀物,為病原菌之分生胞子,是主要感 染源。 細菌性葉枯病可危害大部份的天南星科觀葉植物。目前主要發現 於火鶴花栽培場,經種苗帶菌而帶入栽培場。 病徵初期為水浸狀,隨後形成淡黃褐色的壞疽病斑,周圍大都具 明顥黃色暈環,葉片會有局部或全部黃化現象,後期轉為暗褐色病斑 漸乾枯,病勢擴展至葉柄,蔓延至基部造成落葉,病原細菌經基部傳 至健葉並沿葉柄往上擴展,最後整株死亡。 病原細菌亦由葉緣水孔侵入,漸往內擴大形成黃色斑,整片葉片 除葉脈外其它部位均為黃色。二十八至三十二度為其發病適溫,經水 乳、氣孔及傷口侵入,可藉雨水、灌溉水、介質、農具及人等傳播, 健康種苗為防治火鶴花細菌性葉枯病的必要條件。 病毒病害對觀葉植物,尤其種植最為普遍之天南星科植物,DM V為其最主要之危害病毒,可經機械或蚜蟲媒介傳播,對主要以無性 繁殖為生產方式的觀葉植物,造成潛在的威脅,只要母株帶有病毒, 其無性繁殖苗均難逃罹病之惡運,故常見病毒病的發生為同批苗木, 非零星發生。葉部濃淡不均之綠色嵌紋斑塊、畸型、皺縮、矮化、生 長不良及少數點狀斑點為其主要病徵。 胡瓜嵌紋病毒、番茄斑點萎凋病毒等也被發現會危害觀葉植物, 造成葉脈黃化、黃斑及畸型等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