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區的主要問題:崩塌及水質惡化 89.9.26.(二) 颱風季節的暴雨、陡峭的地形、脆弱的地質環境、易受沖蝕的土 壤及不適當土地利用等台灣地區沖蝕、崩塌、土石流和洪水災害的主 要成因。 台灣以水土保持為重心的集水區經營,使與土地及水有關的災害 得以減輕並強化了水土資源的永續經營。 台灣集水區經營的問題和水文氣象的極端特性、地形地質等自然 條件以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所共同造成的複雜現象息息相關。五月 至十月為台灣的颱風季節在這期間颱風所帶來的暴雨,加上年輕脆弱 的地質環境,陡峭的地形、易受沖蝕的土壤、頻繁的地震及不適當的 土地利用等,均是造成災害的因素,為台灣地區帶來了沖蝕、崩塌、 土石流和洪水等災害。 台灣之面積超過2/3為高山及丘陵地 (表1),大部分高山區域地 形陡峭,其坡度常超過45%。因為有造山運動加上氣象之特性,使得 隆起之高山、丘陵、坡地之表面土壤易受侵蝕,破裂之岩塊易崩落, 因而使得台灣地區具有嚴重之沖蝕及崩塌問題。 集水區內土石的崩塌是造成水庫及河流嚴重淤砂 (表4)。崩塌 使得大量的泥沙掉落堆積至河床之中,使得淤砂增多,同時為土石流 供了豐富的材料,因此對下游地區產生了許多潛在的危險,例如河床 因淤積而昇高、水力發電設施的毀損、水庫淤積的加速、灌溉渠道效 用降低。 台灣水資源保育經營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減少河川和水庫嚴重的淤 積,以降低災害發生的機率。另外在水庫集水區坡地上從事的農業生 產行為,常需要施用肥料、農藥和殺蟲劑等可以幫助產量之增加,但 這些化學物質的使用亦使得水庫之水質惡化。 地形地質及氣候件,使得台灣的高山地區對於外加的人為擾動極 其敏感。人口的密集、山坡地的開發、道路修築、森林的砍伐以及不 適宜的土地利用,均會加速崩塌和土石流的產生。 崩塌防制的處理方法常包括清除不穩定之土方以避免立即之災害 。適當的排水工程,以避免土石之荷重增加。抑制工程,例如以擋土 牆、扶壁、打樁等工程穩定土石。 在荒廢坡地依據不同之地況,利用適當之工程或植生方法復舊。 河道的穩定方法則常包含攔砂壩、潛壩、護坡和河道整治。儘管 許多年來使用工程或非工程方法來推動落實進行集水區經營,但台灣 居民仍然須面對崩塌、土石流和洪災的威脅和災害。自然資源保育經 營和水土災害防治的工作者,承受著達成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以及生活 環境的安全目的及提昇工作成果和效益的強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