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經營與保育 89.8.8.(二) 在森林中狩獵以增加食物;森林中的果、葉、草、根、菌,可採 集為食物或藥物;建築、傢俱和生活工具都還是需要從森林中獲取。 由於快速破壞帶來的自然環境改變,如風雪為害加大、水源減少 ,故初期森林首重以防風雪和涵養水源的保安林和林木生產的經濟林 為主,並且逐步建立起永續性的法正林思想,希望森林可以生生不息 的保持,同時保安和經濟功能永續提供,這種同時兼社會福利和經濟 利潤 (私利)的經營理念,一直到今天還是森林經營的主流。 廿世紀中期,工業社會進入了成熟期,對森林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例如,森林的遊樂功能、景觀功能、野生動物棲地功能,森林經營 也進入﹁多目標經營﹂的時代。 人類 (尤其是工業化社會)對森林的自然和生態功能也日益增加 重視,尤其是過度人工化森林後,已經有不自然的問題產生。例如, 野生物種減少、森林抵抗能力減弱、生態系統破壞︰︰等,為此,人 類進入一種對森林新需求的時代,我們希望維持森林以往的所有功能 ,但又保有森林的自然性和生態平衡,這是一個希望,一個理想,在 人類歷史上,還沒有人做到過。 如何經營森林?是依人類社會對森林的需求和認知而定。當人們 以木材的獲得來認知森林和滿足需求時,經營的方法當然就會向增加 木材生產為努力重點。 例如:研究使木材生長加速,單一化林相,改善砍伐工具 (或加 工工具)︰…等,因為有很長一段時間 (自從工業革命以後)我們都只 看重森林的經濟價值,所以相關的理論和實務,都是以經濟中心思想 而發展出來的,包括森林科學、森林公私機關和森林教育。 所以,我們必須修正、改革和創新,建立一套新的森林經營系統 ,以生態保育為主要重點的經營系統。 台灣森林面積的比例很高 (占50%土地面積以上,德國約1/3), 台灣也有大量林業從業人員,其中大多是接受傳統的森林教育,在傳 統的林務單位中從事傳統的森林實務,他們做得很好,我們應該給予 肯定。 如果說今天社會對森林需求改變了,也不能責怪他們,因為他們 需要時間來調整,而且我們也要問,我們這個社會對森林的需求真的 變了嗎?(不再以經濟為中心而是以自然生態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