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和污染對森林與昆蟲的衝擊 89.4.25.(二) 由於農、工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為活動頻繁,在工業的過程中 ,引起空氣中的污染物質增加,所產生的溫室效應氣體,如二氧化碳 ︵CO2︶、氧化亞氮︵N2O︶、甲烷︵CH4︶、氟氯碳化物︵CFCs︶, 等之大量增加,我們居住環境裡的空氣品質產生變化,因而導致地球 表面溫度之增加。大氣污染物質對於環境、樹木與昆蟲之交互作用, 所引發之問題亟應加以深入探討以有效的進行昆蟲之控制管理。 環境因受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異常現象之影響,改變了原有性質 或狀態的現象稱為環境污染。大氣污染係指大氣成分的性質和數量的 改變,這是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介入大氣中呈現出 足夠的濃度、達到了足夠的時間,並因此而危害生物或環境的現象。 大氣污染影響林木的生長,二氧化硫、氟化氫、二氧化氮及氨在 水中的溶解度大,容易被植物吸收,毒性強烈。如果污染進入的 速度超過細胞本身的解毒能力,植物組織就會受傷害,林木在自然生 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環境品質的改善有很大的影響,此乃因為林 木對污染物具有吸收並改善能力,且不同種樹木其忍受情形與林木個 體生理生態的變化亦有所差別。然此亦會影響以此類樹木為食的昆蟲 族群產生動態變化、昆蟲行為與表現的變化。 酸雨為害與氣候、其他大氣污染等因素一樣,可對森林昆蟲產生 直接影響﹝如作為毒素﹞和間接影響[如引起寄主植物的某些變化]。 由於酸雨的長期危害,生態條件遭到破壞,致使樹木的生長勢衰弱, 這樣為次期性害蟲和病原菌的入侵,定居和繁殖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由此而加速森林大面積的死亡。 臭氧︵O3︶是一種具有刺激性氣味,略帶有淡藍色的氣體,大氣 中的臭氣約90%,存在於離地面約二十至三十公里的大氣中,為臭氧 濃度最高的區域。它具有吸收太陽光中大部分的紫外線,以屏蔽地球 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的功能。所以臭氣層是地球的臭氣層是地球 生物的守護神,如果繼續破壞,地球的臭氣保護層減弱,將無法遏阻 紫外線對生物的傷害,三十年後,地球將面臨不可避免的浩劫。 地球表面暖化現象在高緯度地區將比低緯度地區明顯,冬季較夏 季明顯,對季節變化影響幅度可能不大。而其所引起地區性溫度的變 化可能加劇,且地表溫度變化對氣候之變動,如降雨頻度、降雨量與 溫度之劇烈變動,相信會有很大影響。 昆蟲是變溫動物的一種,亦即其體溫隨著外界溫度之高低而產生 不同的反應,而呈現在昆蟲的新陳代謝強度,生長速率方面,進而影 響其體型大小,發生數量、行為變異、全年活動期以地理上的分佈區 域等。當氣候發生變遷時,各種昆蟲之分佈、發育及繁殖等亦將隨之 產生變動;而其寄主植物因受氣候之變遷影響所產生之栽培管理方式 的改變,更將衝擊作物生態系而影響昆蟲族群的季節性變動及其豐度 。 由於氣候變遷對生態系所引起之反應相當複雜,因此很難準確依 據一、二個氣象因子預估地表面暖化後對昆蟲可能發生之影響;另一 方面,由於昆蟲種類繁多,各種昆蟲對各種環境之適應性範圍不一, 地球表面暖化及其所引起之氣變遷,可能對某些昆蟲有負面作用,但 對某些昆蟲則無影響或反具正面作用,而促使主要昆蟲種類之更替; 再者昆蟲亦可經由生理及行為的演化而適應於變遷後的氣候環境。 氣候變遷和污染除對樹木造成損害並會影響昆蟲的族群。草食昆 蟲食物若含過量化學元素中的氮或食物裡含氨基的之釋放於植物中, 昆蟲與植物之交感效應尤為重要。 氣候變遷地球暖化冬季更適宜害蟲越冬,春作蟲害之發生可能較 目刖嚴重,且溫度升高將導致害蟲發生世代重疊現象更嚴重,防治將 更趨困難,而夏季由於溫度太高,夏作大部分害蟲之發生可能受到抑 制,而害蟲對高溫之影響亦能藉生理或習性上適應而降低其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