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剛不被孩子激怒 89.2.24.(四) 孩子不聽話,經常搗亂,不守規矩,父母往往被惹得動起肝火, 把孩子訓斥一頓,才告平息。不過,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不禁會暴 怒起來,其實教訓、打罵和指責,不但沒有讓孩子學乖,反而更情緒 化。孩子不安份的行為,似乎越來越多,親子關係也越來越緊張。 管教不聽話的孩子時,父母很容易犯錯。 最常犯的錯有: .斥責太多,造成親子關係僵化。大人一方面教訓孩子不該做的 行為,自己卻那麼做,造成錯誤的示範。 .孩子不聽話,犯錯連連,讓你心煩氣躁,以為事態嚴重,其實 大部分都是生活中的瑣事。如果你稍加留意會發現孩子所犯的錯,幾 乎一再重演。如果你能善加預防或處理,孩子不聽話或犯過的情形就 會減少。 例如,父母可能一再怒斥孩子關門的躁音,其實你只要在門邊加 個軟墊做緩衝,讓音量減小,指責孩子的次數就會減少。又例如,孩 子一再的把鑰匙弄丟,與其一再罵他「粗心!」,不如用一條長的細 繩,把鑰匙綁在書包裡,或者和孩子一起討論如何才能讓鑰匙「平安 」回家。此外,兄弟姐妹經常吵架告狀時,該檢討的是父母的態度與 作為,有沒有導致孩子爭寵、暗地比較的心結。 對於手足之間,父母要避免的,比如: 拿孩子的好成績或好行為批評另一個孩子的缺點。對老大親熱談 話時,卻疏忽了一旁的老二。當孩子有了爭吵時,你也忘了指導如何 處理衝突,讓雙方可以從溝通中,學會處理糾紛的方式。教導孩子怎 麼處理糾紛,最好是模擬解決問題的情境。 父母可以請孩子重新演一遍與人爭吵的情境,討論出適當的處理 態度。 把握好以上的這些原則,就會減少孩子犯錯,親子間因教訓、斥 責和打罵的緊張氣氛也會減少,而孩子得到鼓勵的機會相對的增加, 自動自發的態度,自然培養起來。 當孩子犯錯,或有不當行為舉止時,父母要避免憤怒,講氣話, 或者在盛怒時體罰孩子。因為父母的激怒,令孩子驚嚇;惡言惡語, 令孩子自尊受損;失態的言行,也作了錯誤示範。 孩子從父母那兒所受的創傷,或學到錯誤行為,往往深入其心, 牢固而不易改正。 時日既久,親子雙方都以情緒化態度相互對抗,家庭開始解構, 於是陷入更嚴重的困境。 教孩子時,要心平氣和,彼此要講理,才能思考解決問題。所以 要跟孩子一起學習平心靜氣之道,與彼此鼓勵。「孩子!讓我們一起 靜下來,深吸一口氣!難後慢慢吐氣,這能讓自己靜定。」研究指出 ,小腹深呼吸,能令人鎮定,從而作清醒的思考和反應。 對於不聽話的孩子,不宜採取高壓,或動肝火加以痛斥或打罵, 要平心靜氣,檢討原因,勇於改正教導的缺失,這樣才會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