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釐清鬧情緒問題 89.3.23.(四) 學齡前的孩子,稍稍受到挫折就會鬧情緒,這樣的行為透露出, 孩子對情緒的表達和控制,還沒建立起來。 一般而言,孩子進入國民小學以後,鬧情緒的情況會逐漸減少。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鬧情緒,就該注意紓解它,教導孩子正確的情 緒表達,尤其要注意孩子負面的表達。 孩子和大人一樣,都會有情緒。然而如果一直以哭鬧的方式表達 ,而不能改用語言表達感受與求救,就會使生活失調,造成適應上的 困難。兒童鬧情緒,通常是在挫折或不順心時,很直接的表現出來。 比如孩子會悶不吭聲的賭氣,躲在一邊不說話,等你來妥協,不 然就會任性大吵大鬧,希望你遷就於他。或者是用攻擊行為,包括對 人拳打腳踢和摔東西等行為: 孩子這麼做就是想讓你屈服。最後是情緒性的生理反應,例如身 體感到不適,想要博得你的同情等。 對於孩子的這些情緒行為,你不能讓他「得逞」,也不須說穿他 的情緒表達動機。父母要做的是,讓孩子冷靜下來,再好好跟他談話 。教他怎麼表達和控制情緒。 一個人不懂得正確表達情緒及控制情緒激動,是人生的一種殘缺 ,更是未來人際互動上的障礙;同時也是抑制潛能發展的因素。因此 ,當你面對孩子鬧情緒時,請注意提醒他冷靜下來,把事情想清楚。 如果孩子吵著要吃零食: 你說:「孩子,你想做什麼?真正想要的什麼?」孩子說:「我 要吃餅乾。」你不妨說:「孩子呀!你這幾天消化不好,醫生交代不 能吃零食,我是不會給你的。吵鬧並不能達到目的,對你沒什麼好處 ,想想看你能做點什麼?」你可以暗示他,是要喝點開水,或者念一 段故事,做點別的事。 如果孩子說:「我可不可以喝點蜂蜜水?」 這時你可以讓孩子喝一杯滿滿的蜜水;而且讓他自己倒水,自己 加些蜂蜜。 轉化哭鬧化為其他正面行動把孩子的情緒轉化成一種解決問題的 動力,就不會壓抑在潛意識裡,形成一種壓抑的情結,以後繼續發作 。這個過程包含了三個步驟: 1.幫助孩子釐清,自己要的是什麼,所處的情境或問題是什麼?並指 出鬧情緒不能解決問題。 2.想出積極、解決問題的辦法。 3.鼓勵孩子去執行。 父母如果使用前面所說的方法,就能避免孩子執著在情緒之中, 繼續以鬧情緒的手段與大人較勁,同時也引導孩子不受情緒衝動,養 成解決問題和跳脫負面情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