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與環境保護 89.1.31.(一) 利用自然資源來生產之農業因應而生,再者依其自然資源及投入 資材之取得容易與否,經過墾燒原始林地、游耕,輪作與間作培養地 力及利用生物固氮;再進步使用化學合成之肥料與農藥分別來供給土 壤中植物養分之不足及防治病蟲與雜草之發生侵襲。 目前政府所提倡的農業是以生產、生活及生態為基礎的三生農業 ,我們不但要生產量足質優之農產品,同時,從事農業之農民,可以 以農業為其職業,獲得利潤,安定他的生活,再者,農業不僅是利用 自然資源,同時也要使自然資源再生,充分的運用自然之法則,使之 生生不息。有機農業之推行,也就是要落實三生農業之推行。 在同一塊農地上依不同季節輪流或同時種植不同的作物,不但可 以吸收與利用土壤中不同型態及種類的植物養分,同時可以消除作物 本身所分泌有害之化合物,避免土壤病原菌族群之建立,減少有害病 蟲與雜草之危害。 利用病蟲與雜草在自然界之消長,選用抵抗或耐性高之品種並運 用連作與間作,改善根圈土壤環境,誘殺天敵,以及隔離或逃避、競 爭與協調,共存共榮,達到滅少病蟲與雜草之危害。 回歸利用農場或社會產生之有機廢棄物,予以堆肥化,消除有害 之病蟲,改善理化及生物性,利用其中之植物養分,增進土壤肥力。 有機物之處埋,有助於生活環境品質之提昇。 有機農業之耕作注重水土保持,不使用化學肥料與合成性農藥, 並回歸利用有機廢棄物,對於水資源之涵養有幫助,而且不污染水體 ,協助改善或保持良好之水質。 台灣地區有豐富的雨量,但都集中於夏季,土壤培育良好時,可 以增加雨水之入滲,滅少逕流,有機農業非常注重土壤,特別是表土 ,不皮沖蝕,同時按其特性培育土壤,使發揮其理化性,充分的利用 降水。 有機農業不使用合成性肥料,水體中不受農藥污染,同時不使用 化學肥料,適當合理的土壤與肥培管理,不會有硝酸態之淋失,不在 陡坡上耕種,決有土粒流失,水體清澈沒有混濁之土粒污染,也沒有 過高濃度的磷素,而不發生地上水體湖河之優氧化。 在陽光下藉著光能的作用,把水分解並把空氣中之二氧化碳固定 成碳水化合物,為地球上一切能源之起源,在這同時,也釋出氧氣, 供給好氣性生物呼吸之用。 土壤具有廣大的微生物群,會呼吸的土壤,不但可以行生物固氮 作用,把空氣中游離氮素固定而成為生物最需要之有效性氮素化合物 ,同時對於工業中所排放之污染氣體,予以吸收分解或利用,保持空 氣之清新,有機農業培育生物活性高之土壤,發揮此一特殊功能。 溫室效應與臭氧層之破壞。人類活動增加空氣中微量氣體,造成 地球表面溫度增加之現象,己成為氣候異常之主因。而臭氧層之破洞 ,引起過量紫外線入射地球表面,是物種驟減之元凶,有機農業對於 這些氣體之產生與消減,也有直接之關連。 有機農業在近年來受各方面之支持,主要是三個理由,它因為沒 有使用化學肥料與合成性農藥,故產品不會有農孳等有害物質之殘留 問題,合乎安全衛生之原則。 它具有生態的功能,確實落實環境保護,因為它以土壤為重心, 培育土壤並利用土壤。講求美味與原味,並具有地方色彩及文化。經 過多年之推廣,深深發覺,要讓此一工作得於推展,需要生產者與消 費者互相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