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置頂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Menu
自113年1月1日
訪客人次:1744491
當月瀏覽人次:539517
累計瀏覽人次:14762087
:::

最新病蟲害警報

首頁 > 植物保護資訊 > 最新病蟲害警報 > 水稻害蟲密度逐漸升高,高雄場籲請農友注意防範

水稻害蟲密度逐漸升高,高雄場籲請農友注意防範

  高屏地區部分鄉鎮二期稻作瘤野螟 ( 縱捲葉蟲 ) 及褐飛蝨的族群密度已有升高趨勢,由於此兩種稻作害蟲好發於二期稻,防治上不可不慎。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以下簡稱高雄場 ) 籲請農友加強防治。在田區發現害蟲後,可選用能同時防治瘤野螟及褐飛蝨的藥劑進行防治,例如: 19% 矽護芬水基乳劑、 15% 布得芬諾可濕性粉劑或其他植保手冊之登記用藥。

  高雄場黃ㄓㄜˊ昌場長表示,瘤野螟及褐飛蝨同為長距離遷移性害蟲,在台灣可在雜草及玉米上越冬,但此時族群密度甚低,爾後,族群密度隨氣溫緩慢上升,加上可隨西南氣流自華南及呂宋島入侵,因此,二期稻作成為這些害蟲的好發期。瘤野螟以幼蟲危害水稻,第 1 齡幼蟲啃食葉片表皮形成微細白線,第 2 齡幼蟲後將葉片兩邊線綴成縱苞 ( 因此又稱縱捲葉蟲 ) ,躲在其內啃食表皮及葉肉,族群密度高時幾乎所有葉片均被危害,造成滿田白葉的現象,嚴重影響水稻生長及稻穀稔實率;尤其在陰雨天,常遷離舊蟲苞另結新苞,因此天氣多陰雨時危害加重。褐飛蝨則是以成蟲及若蟲群集於稻叢基部吸食稻株養液,被害株基部常可見其分泌物所引起的煤煙病,並可媒介草狀矮化病毒及皺縮矮化病毒;當其密度低時,可導致稻株黃化,影響稔實率;族群密度高時,可使稻株於短期內迅速枯萎倒伏,造成所謂「蝨燒」的現象。

  黃場長進一步表示,田邊溝渠的雜草是害蟲在水稻繁茂前的棲息場所,在水稻移植前清除稻田周圍雜草,可減少蟲源;另外,應避免過量施用氮肥或長期積水,以避免創造溫暖潮濕有利的害蟲生存條件;在藥劑防治方面,應特別注意孕穗末期至抽穗期的害蟲發生密度,若發現每平方公尺 (20 叢稻 ) 有 1 隻瘤野螟成蟲,或平均每稻叢有幼蟲 1 隻以上時,即應施藥防治。在褐飛蝨方面,由於褐飛蝨的卵產在稻株基部組織內,藥劑對其毒性影響有限,因此施藥期應儘量選擇在若蟲發生期,以期達到最佳防治效果,當平均每叢水稻達 5-10 隻的蟲數時即可施藥 1 次,並視情況,間隔 7-10 天再施藥 1 次,即可有效抑制其族群增長。防治時,可選用能同時防治瘤野螟及褐飛蝨的藥劑,例如: 19% 矽護芬水基乳劑、 15% 布得芬諾可濕性粉劑、 11.78% 布芬第滅寧乳劑、 50% 歐殺松可濕性粉劑、 22.5% 陶斯松乳劑或 40.64% 加保扶水懸劑,或參考植保手冊其他核准用藥。農友如有防治上疑問,請與高雄場聯繫,技術人員將竭誠提供服務。

聯絡人:陳明吟 助理研究員
電 話: 08-7389158 轉 758
手 機: 08-7746758 ; 0956-021011

       瘤野螟為害狀    瘤野螟幼蟲
                                 瘤野螟為害狀                                                           瘤野螟幼蟲

                            瘤野螟成蟲長翅形褐飛蝨成蟲     
                                   瘤野螟 ( 左 ) 及長翅形褐飛蝨 ( 右 ) 成蟲 ( 黃守宏提供 )                      

                                               褐飛蝨危害嚴重,形成「蝨燒」
                                                       褐飛蝨危害嚴重,形成「蝨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