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豇豆萎凋病從“根”做起-高雄場辦理嫁接防治觀摩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 以下簡稱高雄場 ) 訂於 11 月 18 日 上午 10 時,假該場旗南分場舉辦「 豇豆嫁接抗病砧木防治萎凋病成果觀摩會 」,展示高雄場利用選拔出的抗病根砧,防治豇豆絕症 - 萎凋病的優異效果,結果令人振奮,歡迎農友及產官學各界人士踴躍參加。
高雄場 場長表示,豇豆閩南語俗稱菜豆, 台灣近 10 年來栽培面積介於 980~1,634 公頃 間,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主因是南部主要產地里港、九如地區,近年來萎凋病日益嚴重,導致大量減產甚至廢耕,嚴重影響農民栽培意願。 萎凋病俗稱「站死」,是由病原真菌 Fusarium oxysporum f. sp. t racheiphilum ( 尖鐮孢菌 ) 引起 , 病原菌可棲息在土壤中,並且可經由種子或種苗傳播。殘存在土壤中的病原菌,於豇豆種子發芽時,可以直接侵入根部,並沿維管束向上蔓延,破壞維管束組織,導致維管束褐化,初期呈現萎凋徵狀,後期則全株枯死。本病在高溫、潮濕季節最容易發生,最適發病溫度為 27 ~ 32 ℃ 。該病害在豇豆上危害嚴重,而目前尚無有效的防治方法,僅能以栽培管理方式減少病害發生,但因實際施行困難,且效果有限,至今仍被視為「絕症」,常讓農業專家及農友束手無策,也成為豇豆生產的限制因素;而抗病品種的選育與利用,乃是解決此一問題最根本的辦法。
黃場長並指出,目前國內豇豆栽培品種以 “ 三尺青皮 ” 為主,此品種雖豆莢品質優良,深受消費市場歡迎,但因不抗萎凋病,常在開花期即萎凋枯死,使農民血本無歸,因此,被農友戲稱為「見錢死」。為解決此一產業重大問題,高雄場蒐集眾多豇豆種原,並建立試驗病圃,積極篩選抗病品種 ( 系 ) ,經連續二年測試,終於選出 3 個極抗萎凋病的品系,但因這些品系園藝性狀不理想,只適合當作根砧,嫁接商業品種 “ 三尺青皮 ” ,這些嫁接組合植株,經二個季節測試,都顯現穩定的極抗萎凋病特性,在種植 4 個月後,這 3 個嫁接組合的存活率高達 92~95% ,並且都維持良好的產量及品質,而沒有嫁接抗病根砧的植株只有 14% 存活,防病效果優異,結果令人振奮。
黃場長最後表示,利用抗病根砧防治土壤傳播性病害,已經是普遍被運用的技術,但運用時需考量根砧的抗病強度、接穗的嫁接親和性及對產量與品質的影響,而高雄場這次選出的 3 個豇豆根砧,抗病性極強、嫁接親和性佳,而且嫁接植株產量及品質良好,很有實際利用價值,希望儘快將整套技術移轉業界推廣運用,以確保豇豆產業的永續發展。
聯絡人:朱雅玲助理研究員
電 話: 07-6622274*107
豇豆萎凋病常導致全園廢耕
萎凋病病原菌阻塞豇豆維管束情形
豇豆抗病根砧品系「 YR11 」於田間極抗萎凋病
三尺青皮自根苗 ( 左 ) 與嫁接抗病根砧 YR11 組合 ( 右 ) 在田間表現差異極顯著